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社会分层的背景下,残疾人群体是获取资源最少的群体,又是离权力中心最远的群体,是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融合教育理念下,他们有平等接受各种教育和活动的权利,并从学校融合走向社区融合,最终实现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残疾人所在的社区,当残疾人与普通人要实现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时,如何实现公平?票决制度的设计,正是为了体现所有参与者的平等,然而,由于社区之中有阶级之分、强弱之别,这种平等的制度设计最终流于形式,从而成为强势群体的合法且合理的依据。在对票决制度的反思之中,审议民主或协商民主应运而生,它强调审议的过程,从形式上为处于弱势群体的残疾人表达意愿和诉求提供了平等基础。  相似文献   
3.
免费师范生政策,可以帮助没有足够的资金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完成学业,但由于就业政策的约束,使免费师范生丧失完全自主择业和未来若干发展机会的权利。在该政策的引导下,学生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了三方合同,但该合同究竟是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抑或是公法私法化的行政合同,还是私法公法化的特殊民事合同,都有待进一步争论,但无疑,无论何种性质的合同,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权利的保障并不十分充分,因为,在合同的背后,折射出教育不公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人权运动推动下产生的融合教育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融合教育的内在生成机制和外在演进方式也有所不同,面临着多维的困境,制约着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融合教育理解的不同视角、融合教育理念的不同层面、融合教育理论的不同成分、融合教育理想实现的不同路径来探讨融合教育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以期获得对融合教育更丰富和深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中,医教结合是否应该以一项政策来予以制定和推行,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一,在政策学的基础上,医教结合是否符合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律,是否已经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以及“以医为主”还是“以教为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其二,政府在医教结合是否应成为政策需要探讨其角色定位及责任问题,应以中立的价值观来对待医教结合是否应成为政府决策的内容;在特殊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自下而上的民主化的政策制定模式.其三,医教结合成为政策是否已经具备了文化生存的土壤,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权利文化的生成和构建中,它还需要进行不断地自我生成.对于医教结合的政策制定问题,应该审慎地予以对待.  相似文献   
6.
关怀具有自然性、伦理性和制度性特征,并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对话中形成关系性品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只有关怀才能够促使其健康成长、回归社会主流。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关怀和关爱的品格,并养成敏感性的关怀品质,在自然情境中实现"零拒绝"的融合教育和满足每个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以实现特殊儿童的初级关怀和充分关怀。  相似文献   
7.
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的特殊性,主要在权利主体、权利本质以权利救济等方面得以体现。这些也是特殊儿童教育权利获得救济的前提和基础。对特殊儿童权利的救济难以依靠传统民事救济制度得以实现,还需要援引惩罚性的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颁布以来,全纳教育思想迅速传播开来并成为特殊儿童教育的核心价值文化.它以包容、接纳、个性化等作为表现特征,又以平等、正义、有效性作为支撑点.在全纳教育的理念下,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应该得到有效实现,但在实践中却遭遇权利诉求的困境.如何实现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在实现过程中,不仅要对教育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做出限定,也要积极地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其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