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1.
小语教材中所选古诗文质兼美,言简意赅。怎样教会学生学古诗,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感知·玩味·入境·动情”教学流程。这里仅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例谈谈运作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读,感知形式美。古诗的形式美由语言、韵律、节奏以及诗篇的句式等因素综合而成。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包括  相似文献   
2.
[课例简析]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重视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4.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放三段录像,抓三个句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抓“句一”。[放录像①: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森林茂密,草原一碧千里,黄河水清澈见底的优美画面。](1)放录像的同时,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描绘黄河早期的情况。(2)学生阅读与录像吻合的段落(第三自然段),初步对该段的内容有所理解。(3)引出“句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抓“句二”。[放录像②:黄河凶猛暴烈,肆无忌惮地侵吞人民生命财产的画面。](1)引出“句二”: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提问:黄河为何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得凶猛暴烈,成了中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