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背景大至时代背景,小至诗人的人生经历、一首诗歌具体的写作过程。这些方面是否了解,了解多少对鉴赏一首诗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看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唐朝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语言通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但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我们的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意识到诗歌神秘而伟大的力量。两千年来,诗歌滋养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目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断的长廊。”如何继承这些经典诗文。继续营造连绵不断的“长廊”,是语文学习的大事。然而.由于诗歌内涵丰富,情感含蓄,析理深刻,风格迥异。学生欣赏起来往往意犹未尽,不可透悟;加上部分教师误认为诗歌教学不过是让学生背诵、积累,致使学生如人五里之雾。甚至读不出其中的韵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