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的生物学教材林林总总、体裁各异、形式多样、价值取向不尽相同。本文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各国生物学教材的演化进行了横向比较,并对我国解放以来的生物学教材体系和内容结构进行了纵向研究,从而由教材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课程的载体一教材”的演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的植物标本电子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一种方法,是把植物标本利用WEB和数据库相结合的技术构建成适于学习、管理、研究等的植物标本管理平台。本主要从本系统的设计、系统功能、系统结构和运用等几个方面说明了如何构建植物标本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资源直接来自于教材,因此教材的科学性是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在使用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如下几处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1 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1.1 探究实验思路模糊教材 P.8将像科学家一样的实验步骤表示为"观察—测量—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安全实验"。笔者认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目标既是科学方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科学方法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依据。本文通过文献法查阅了科学方法的概念内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为参考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中生物学科学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从高中生物学科学方法教育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层次的划分、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学方法教育教学目标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缄默知识区别于显性知识,是人类知识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它是制约教师教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生物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利用,学生习得缄默知识,能潜在地丰富阅历、提高认知能力。本文主要从缄默知识的定义、特征、来源及其在生物学中的教学策略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大学性教育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社会上对大学性教育的争论,文章着重探讨了大学性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性教育的概念和性教育的教育目标。明确性教育不能等同于“性安全”教育,仅仅解决大学生当前的性问题也不是性教育的教育目标,进而探究了大学性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设置。提出要实现性教育目标,并满足大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将性教育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范芳  徐作英  刘刚 《科教文汇》2009,(5):181-181
通过文理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及学习需要的比较,分析当前文科班学生生物学学习现状。  相似文献   
8.
张佳妮  徐作英 《科教文汇》2009,(27):103-105
高师院校第四学年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少问题:课程设置过于随意;师范特色不明显;就业指导不足;“职前教育”最后阶段的过渡作用体现不充分。为此,高师院校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设置多元的课程模块;加强实用性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相似文献   
9.
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下一个十年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难点也在课堂,不触动课堂的改革是伪改革.只有把课改的目光聚焦课堂,把课改的目标指向课堂,把课改的行动落实在课堂,才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近年来,我校学习江苏如皋课改经验,大力推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多元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的活动单导学模式设计及教学反思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高考生物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时教师更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复习课一直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无疑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且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结果将会导致"生物课"变成了"死物课"。近年来,笔者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进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使得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