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产业总体上呈现出集聚态势,其特点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专业化产业的逐步发生集聚态势,而与之配套的辅助产业在空间上仍然表现分散化的态势。生产要素的地区差异不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聚的原因,而区域新技术投入、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出口、原有的产业优势、产业外部联系等等因素以及规模经济因素是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的真实原因。继续引导区域技术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的区域分工,促进区域以优势产品和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才是提高长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的合理之路。  相似文献   
2.
5年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航运体制改革、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在于:始终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系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经济调节职能,构筑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今后,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继续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深化金融、科技、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自主创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以加快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为重点,探索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综合配套改革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区域制度创新模式的主要划分依据是制度创新主体及其作用的不同。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新阶段后,将改革在区域上进行的试验。与制度创新经典理论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型制度变迁”相比,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创新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必须综合发挥不同类型制度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管理考核与立法,重点突出配套改革在个性问题上实现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经济的行政性分割和产业结构同构现象十分严重,区域之间联合起来建立跨区域的管理制度十分困难。为了打造国际大都市区,长三角地区需要统一的公共产品的建设与管理制度。文章分析了公共产品制度建设的理论,总结了国外大都市公共产品建设的经验与模式,为构建大都市区公共产品制度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公共产品建设与管理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影响长江三角洲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集聚作用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而城市交易效率、人力资本因素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集聚的原因。但是.随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内城市之间基础设施的差异进一步缩小,推动外商直接投资由中心城市向其他城市逐渐扩散,生产成本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并不显著。为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应该发挥不同城市的特色.引导不同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工。  相似文献   
6.
发展合资企业是国有企业获取资本、知识和技术等多种资源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发展合资企业要改变单一重视利用外商资本的做法,要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出发,加大企业重组的力度,提高参与合资的资源质量,实施"引知"、"学知"的战略,各级政府要改变对外商资本的优惠政策,实施有利于外资知识技术溢出扩散政策,有利于国有企业消化吸收知识技术的政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