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22年、 2023年福建省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基于素养立意,重视在知识、能力、价值的融通中展开对学生的测评,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夯实大单元教学过程;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四史”学习教育,重视价值引领;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落实五育并举;要设计开放性问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学科最重要、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史学知识,增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历史探究方法。但笔者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史料教学还存在不少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以两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的同课异构课为例,分析史料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长效教学?长效教学是既重知识建构,更重能力培养和人文感悟的教学,是让学生终身难忘、终身受益的教学,是让学生持久学习的教学。历史教学如何实现长效呢?关键在于把握、落实历史学科思想。笔者认为,历史学科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在历史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基础上的核心知识结构,二是重证据的历史思维能力,三是历史学科蕴含的特有的人文内涵。把握、落实历史学科思想,主要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找准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找足证据论证观点,三是感悟并内化历史学科所蕴含的特有的人文内涵。一、找准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核心  相似文献   
4.
正前一段时间,笔者听了新教师吴老师开的一节历史公开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的开发》。该课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积极,但课堂练习与测评却不尽如人意,这显示教学效果明显欠佳。在评课时,吴老师特别提出自己的不解:为什么分析问题时学生都会,但在练习和小测时很多学生却都不会了?笔者认真帮她梳理了课堂,让她找到了症结所在:她没有引导学生学会挖掘历史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学生学习的只是松散的知识。知识缺乏线索的串联,学生就遗忘得快,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只有挖掘出知识的潜在联系,才能让历史学习有序化。  相似文献   
5.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教育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无不大力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强调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性,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与之很好协调的是我们的道德教育,基本上还是以灌输为主,基本上还是以被动的说理教育、强制的纪律教育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