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抒情文学意境美的重要标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苑中,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最具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艺术。诗词作家们通过自己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往往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  相似文献   
2.
一、神话于屈原创作的意义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中国神话极其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才华绝代的奇女子,是宋代词坛上一大家。其词无论是写前期日常生活、爱情婚姻,还是写后期飘泊零落都表现出非比寻常的淑女情怀,反映出一个文化女性悠闲风雅而又心系家国的人生志趣。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产生出的一位具有韬武略的英雄。他有着崇高而丰富的英雄人格内涵,他的英雄人格不独在当时光彩耀目,即使在今天也荡人心魄,极具审美价值。他的英雄壮举、享富盛名的词作以及为数不多的诗都是他英雄人格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受巴蜀原乡文化影响,加之盛唐的时代包容,“天才诗人”李白具有鲜明的“白日梦”精神特质,表现出高蹈的理想主义情结。在“白日梦”中,他是直上九万里云霄的大鹏,是已然“功成身退”的隐士;又是以建设清平盛世为己任的高贤,是与君王“风云际会”的辅弼大臣,并共同指向了对不朽生命价值的追求。同时,李白对社会现实以及生命现实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梦境与现实常常产生碰撞,李白也因此而“心迷神乱”,几近“癫狂”。其诗歌也在诗人难以自拔的精神困境当中呈现出悲壮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6.
徐定辉 《吉林教育》2008,(11):16-17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不仅担负着拓展和加深学生专业知识的重任,更肩负起培养学生多重能力的使命。教师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发掘古代文学中的情趣、理趣、美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不断提供给学生新的理论、新的解读、新的观照视角;要努力寻求和传递给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方法、途径。这样才可能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虚实相生是中国占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抒情文学意境美的重要标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苑中,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最具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艺术。诗词作家们通过自己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往往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网《诗品》)的艺术意境:作家如何才能创造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呢?对此,清代画家邹一挂论绘画的一段话可谓深得要理:“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生凉,画云汉图则生热,画水于壁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固不知蜮也。”(《小山画谱》)在描写变境上表达出虚境,做到寓无于有、以有托无、以形写神、以景传神,同时又以虚境来统摄实境,藏虚于实,这样就能达到神境自现。诗画相通,在.占代众多的诗词作家中.巾帼词人李清照的词是颇富虚实相生的艺术意趣的。其后期名作《声声慢》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