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2015年9月19日,"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巢湖召开。与会代表就新文化运动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与百年中国、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少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社会化理论来看,影响胡适民主政治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社区和家庭。由此,胡适确立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并以美国民主政治作为反观中国社会、评判中国政治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中日代表在太平洋国际学会约塞米蒂会议上的论争主要集中在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日本阻挠中国统一与复兴、亚太集体安全等问题。中国代表的发言体现了国际关系准则、人类正义,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日本代表则以军国主义为价值取向,极力为侵华政策辩护。中日代表在此次会议上的辩驳,体现了完全对立的国际政治理念与国家利益观。  相似文献   
5.
<正> 舒翼先生的《太平天国北伐军若干史事考辨》一文,拜读后深受教益和启发。其中虽不乏精辟之论,但有关李开芳的投诚问题感到值得商榷。李开芳最后一次投诚(五月三十一日)是真降还是诈降?舒翼先生认为这是“又施诈降计”,意在乘此脱逃。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有必要追述一下冯官屯被围后的情况。三月十七日深夜,李开芳率部从高唐退至冯官屯,踞险抗击清  相似文献   
6.
美国早期两党形成的基本特点是:政党理论的贫乏,形成过程的自我否认和两大政党的敌对性  相似文献   
7.
从1921年到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从"精英党"向"群众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间,陈独秀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制定、签发了一系列吸纳党员的决议。在"大革命"的特殊时期,陈独秀采取简化程序、缩短候补期等变通方式最大限度吸纳工人党员以壮大中共力量以抗衡国民党日益显露的威胁;但又从阶级属性出发,对知识分子入党心存戒备。在吸纳党员上,陈独秀看重成分、轻视信仰、急功近利、歧视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实践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8.
"天羽声明"是日本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处理远东国际关系、实施对华政策的具体而重要的体现。扩张侵略文化是其理论基础,遏制中国的发展是其现实目标。国民政府的抗议声明以国际公法为依据,表明中国政府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严正立场,彰显了民族主义和国际正义,但其"效力"是极其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留美时期胡适认同理想主义,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和甲午战争给胡适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重的创伤,从而痛恨战争,祈盼和平;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和理想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主义有暗合之处,为他认同理想主义找到了心理支持。理想主义提供了胡适追求国际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对于苏俄,同是赞赏,陈独秀是出于信仰马列主义而讴歌苏俄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胡适则是出于服膺实验主义而肯定苏俄的建设成就;一样批评,陈独秀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民主而抨击斯大林的专制,胡适则是为了否定社会主义而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