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今陕北延川话具有与唐五代西北方音共同的一些音韵特征。如鼻音声母读[mb、nd、Ng],全浊声母读作送气清音,梗摄、宕摄阳声韵字读作阴声韵,咯、秦、灰三韵读[ai、uai],麻韵开口三等字韵母为[a、ia],支微入鱼等。这些特点在陕北的吴堡、清涧、延长以及关中渭北的韩城、合阳、大荔等地也均有所反映。因此,这些地方的读音比西安等地的方言更加接近唐五代西北方音。  相似文献   
2.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现属渭南市管辖,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的”是富平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助词,它的语法功能是多方面的.“的”不仅有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作为词尾构成人称代词等用法,还可以表示能愿、“是”“当”“担任”等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因笃对古音韵的研究依傍顾炎武学说,述而不作,没有顾氏那么深透。对汉诗音韵的研究也只是简单举例阐发,无归纳总结。作为一位诗文大家,他的音韵学研究偏重于实用,不是从"小学"的基础上研究古音。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传播和维护顾炎武古音学以及反对毛奇龄通转叶音说上,李因笃颇有功绩,为乾嘉时期古音学的繁荣作了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以渭南市临渭区文体局印刷之《李十三十大本》为底本,对"着"字的用法展开讨论,揭示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李十三十大本》中"着"字有三种用法:动词,表示感受、打击、达到目的、使役;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语气助词,表示祈使和假设。"的"用如"着"的现象也附带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现属渭南市管辖,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只有通过与周边方言的比较才能显示富平方言的特征,认识它们亲疏远近的关系。同样是中原官话,西安、富平、渭南属关中片,岐山属秦陇片,韩城则属汾河片解州小片。  相似文献   
6.
渭南方言的调查研究可追溯到西汉扬雄的《方言》。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查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这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着推广普通话和方言普查进行的。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论著的数量也明显增多,揭示的方言现象日益丰富,但是还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写了富平方言,对富平方言的声韵调和同音字汇进行了分类概括。  相似文献   
8.
丁德科、茹钢著《渭北(铜川地区)方言研究》2012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继往开来,后出转精;第二,揭示了铜川方言的主要特点,深化了关中方言的研究;第三,对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声韵的文白异读、声调的文白异读四个方面举例讨论了富平城关话的文白异读现象,并认为其文白异读具有区别词义、透视历史层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