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视角下的汉语“心”:文化、身体和语言》这本著作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和研究汉语“心”的隐喻概念化。该书用认知语义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心”的概念化,理解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认知的体验性质,以及语言、文化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或概念化模式。人体器官作为人类体验、认识和描述世界的起点和基础,在隐喻认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人体隐喻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内脏器官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着重探讨两种语言在人体内脏器官隐喻化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体隐喻认知的研究,深化人们对人体隐喻理论的认识,以期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日本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世纪之交,人类面临着从未经历过的严峻挑战。如何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是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都在思考的重大问题。各发达国家在作出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教育方面应对举措的同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外籍教师的英语口语教学对中国学生来说,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正确的对策应该是培养学生适应不同文化和对文化差异的容纳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处处与社会发生密切关系,不管社会生活中出现什么现象、事物,语言中就会出现相应的词语。在人类社会交际中,人们对某些事物、现象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意说,就产生了语言的禁忌现象。在中国,这种语言现象叫“忌讳”,在英语国家则叫“塔布”(linguistictabno)。由于我国与绝大部分英语国家相隔万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人们对于禁忌语的感受和表达也就不尽相同。这样,语言禁忌在汉英语言和中西文化之间会产生差异。本大拟就汉英语言禁忌的异…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手段。隐喻可以为我们创造真实,尤其是社会真实。《政治,性别和概念隐喻》运用概念隐喻阐释政治、性别这一敏感话题。该书主要研究女政治家们使用的概念隐喻;男女性政治家使用概念隐喻的区别;使用隐喻僵化女政治家的形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和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使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加强和改进教育实习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湘潭、株洲、湘乡等地6所实习基地学校一线教师对实习生教育实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揭示语言、权力、意识形态之间潜在关系为目的分析方法,重视语言语篇和社会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卡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对小说中使用的隐喻、及物性结构、句式转换、评价性词汇进行阐释,揭示小说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小说的主题意义,婚姻对女性而言是精神和肉体的束缚,女性渴求自由解放的权利被漠视,男权主义弥漫整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悲剧因素一方面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不同程度地威胁着喜剧世界,最终被喜剧世界爱的力量所化解,从而避免了悲剧结局,莎士比亚也因此开创了悲喜交融的喜剧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和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使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加强和改进教育实习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湘潭、株洲、湘乡等地6所实习基地学校一线教师对实习生教育实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