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材料的贫乏,是作文水平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这种苦恼首先源于他们没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善于撷取身边的材料。罗丹说过:我们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整天躺在材料中睡大觉,没思考生活,没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没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其次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了,阅读总是局限于  相似文献   
2.
尽管新课标实施已多年、尽管规范办学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尽管钱学森的世纪之间曾震撼过许多国人的心,但这一切都似乎没有能使教辅市场伤筋动骨,什么作业本、什么课课通、什么冲关练习、什么决胜密卷……依然火爆。这些教辅资料通过各种渠道照样登堂入室,俨然成为许许多多中小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料,  相似文献   
3.
向爷爷学习     
我的爷爷是一个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那里.有很硬很硬的风,有成片成片的庄稼地,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一样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爷爷一辈子就像地里的庄稼一样,不声不响,却随遇而安地完成着生命中该有的一个又一个四季轮回。而就是这样的安静,却总是会给我以深深的洗礼。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叫刘金凤,在世的话今年应该是84岁,母亲42岁那年生的我,我是母亲的“老儿子”。农村有个说法,那就是“老来子”身体弱,“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成不了大器。正因为这样我得到母亲格外的呵护,大家喝稀粥时我的碗里总是会厚一些;大家吃炖蛋时孩子企盼的那蛋碗总是我的;难得一吃的白米饭最后的那香脆的锅巴也总有我的……我们家兄弟姊妹三个:大姐、哥哥及最小的我,在那种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供我们读书,把我们养大成人,母亲实在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阅读的障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以讲代读 ,以练代读的阅读教学模式 ,使学生没有机会去积累、感悟、熏陶 ,以致剥夺了学生自己品味作品的权利。学生主体性失落 ,解读能力下降 ,缺乏灵性、悟性和创造性。因此 ,学生面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出现解题障碍也就不足为怪了。初中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碰到的障碍主要有 :一、知识障碍现代文阅读必须能够按要求迅速地辨别文中的重要的信息和材料。这就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底蕴。这种知识基础不是概念、规则 ,更不是语法、修辞、文体、文学常识等方面的名词术语。我们教的是一种语言 ,而不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我…  相似文献   
6.
目前,普通中学的语文教材中,写作教材是附于阅读教材之中的,这样似乎可以加强阅读、写作之间的联系。实际上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段分析.轻视语言表达;重视理解,轻视运用;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等现象仍较为普遍,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耗低效现象仍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难怪有人惊呼语文“误尽天下苍生”。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关系,加强作文训练。具体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语文素养”从哪里来?答案可能很多,然而笔者认为,现在每天出版的报刊中都有大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如果关注一下语文新课改,我们不难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得以体现,人文性倍受关注,课堂上既有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宁静,又有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时的热闹……似乎这样的课堂是很不错的,但在这种"自主"与"合作"的背后,在这"宁静"与"热闹"之中,我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向往和追求的教学吗?仔细想来,我觉得大家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文本研读",  相似文献   
9.
徐树忠 《江苏教育》2010,(12):63-63
人需要精神。办学同样需要精神。我校(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尊道益智、日有所进”的校训,“忠诚人、尊重人、诚信人”的三大价值观,“精于执教,诚于待人”的学校精神就是全体十二中教师在百年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徐树忠  王江 《青海教育》2023,(Z1):65-66+68
西宁市青藏铁路花园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融入青藏铁路精神,展现了学校融合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促进了对青藏铁路精神的物化与表征,推动了学校融合文化建设的守正与创新,推动了民族融合、发展融合、五育融合、学科融合、技术融合以及家校融合的学校文化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