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长期来,人性问题是个理论禁区。粉碎“四人帮”,冲破理论禁区,人性问题又获得重新研究探讨的机会。在讨论中对于什么是人性,众说纷纭。我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性。这里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凡是一般地考察某事物的性质时,总是指该事物的本质属性。人性,顾名思义也是指的是人的本质属性。一个人,他有许多属性,归结起来不外两大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人本质的,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同“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联系在一起的。人和人性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人是有多种属性,可以从各个领域来研究它。而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所以称之谓人的关键。生理学、解剖  相似文献   
2.
唯物辨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指出:“这个辨证法的字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不仅在《矛盾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唯物辨证法的宇宙观,,而且还运用这个宇宙观分析和解决中国各个革命时期的矛盾。《论持久战》是运用唯物辨证法分析和解决抗日战争中矛盾的光辉典范。《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指出,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经历了两次飞跃。一次是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又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飞跃的驱动力:对反面教训的哲学思考1949年10月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我们做完了中国革命大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