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好的成绩和学校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忽视校外社团活动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目前,国内的学生社团虽各有其自身特点,发展水平也不同,但普遍都存在"重活动"、"轻研究"现象.国内外学生社团活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关于学生社团的研究有许多空白.  相似文献   
2.
综合课程建设是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取向密切相关的。笔者总结了在教育科研、学校教学和校外教育中的实践和感悟,试图提出“课堂五自教学法”(即自我阅读、自主探究、自觉巩固、自行提高、自由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变革思路,引发人们对全方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就在业余时间。”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好的成绩和学校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不能忽视他们的业余时间和校外教育,不能忘记他们的个性培养,更不能剥夺他们天赋的爱好和潜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曾经被边缘化、装饰化的校外教育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家庭对校外教育的需求量也出现了巨大的扩张。  相似文献   
4.
徐纯赤 《中学教育》2002,(10):27-29,38
近来,教育界开始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小学教科活动中的诸多问题,大胆地质疑教育科研的真实性,“误区”、“困惑”、“出路”一时成为了教科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在“教科春天已经到来”的主旋律中,出现了一些次旋律,甚至唱起了反调。这样的争鸣也恰好诠释了当前教育科  相似文献   
5.
6.
伯莱克(J·Berlak)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能通过自己教育中的案例分析,对自己的教育活动持一种"健康"的怀疑,即有主动的"问题"意识.提出"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我的课能吸引学生吗?我的教学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吗?从而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学工作.一般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很少表示怀疑,不是抱怨学生,就是责怪学校等等.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入更高层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化学教学中采用设疑一解疑一留疑法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研究规律、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学生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获得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巩固知识;第三个层次是运用和创造,设疑一解疑一留疑法就是根据这三个层次而设计的教学法,把教法与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过程:一、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设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学习,首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