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朝中晚期,徽州底层社会动荡不安。在对失序的社会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官府通过革新诉讼制度,将国家权力再次渗透到基层社会;富于士大夫精神的行政长官励精图治,抚恤受灾百姓,推行乡约,神道设教,以儒家纲常伦理价值规范社会秩序,以民间信仰约束百姓行为;乡绅牺牲自我,提倡克己复礼,整齐风俗,凝聚地方人心,维持地方秩序。儒家传统价值在时代的变局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朝康熙皇帝沿袭旧制,在选拔武官方面仍采用武举制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对武举制度进行了变革,这与清初战事频仍、康熙本人爱惜人才及武举制度本身具有缺陷有关。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武乡会试兼行事宜进行修改,鼓励士兵参加武举并确定考试用书,仿照科举制度对各省名额进行了分配。这些改革措施改变了重文轻武的传统,并且收到网罗人材的效果。康熙朝武举制度的改革对其统治的稳定起到了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后来清代历任皇帝树立了良好的制度典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