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学校的兴起与衰落将实验学校视为培训新师资场所的概念是上个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早在1820年为了培养具有当代实际经验的高水平的师资,许多高等院校成立了实验学校作为教与学的中心,大学生在实验学校内进行实践并观摩模范教师的教学经验。到了1874年,67所师范院校中有47所成立了这样的中心。1883年在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我们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着比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比较忽视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缺点。这对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是不利的。“双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谈不上培养智力。然而,“双基”不等于智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高超才智的人才。当然,智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广大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同志和各级学校的教师进行实践和研究,积累经验。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仅仅是作者的一得之见。我们希望就此重大课题展开讨论,探索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第十一个教师节就要来临了,而我与教师职业结下不解之缘也已整整四十年了。我对教育事业的倾心,使我将自身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十四年前,我创办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班,后又逐步创立了实验学校。这其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和同事们一起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果,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和好评。 这些年来我通过认真学习、分析、吸收世界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理论之长,提炼出实验学校教育体  相似文献   
4.
1981年,上海师大教科所接受市府教卫办的委托,在市教育局和上海师大直接支持和指导下,开始了为面向21世纪对传统学校教育体系进行整体性改革的历程。1983年邓小平同志对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了。12年的研究使我们对“三个面向”的内涵与意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方法阐述普通教育整体改革的涵义,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运用整体性原理组织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的四条措施。文章认为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功能和属性不同于教育各部分功能属性的简单相加,而应将学校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组成有联系的整体,使各教育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形成新的和谐的结构,从而发挥整体的教育作用,达到培养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暑期召开的全区听说实验汇报会上,银川二十小学征熙凤、银川第四小学高秀葳、平罗城关一小朱秀珍三位实验班教师上了三节汇报课,课后上海实验组的指导教师梅仲荪、恽昭世进行了讲评。与会代表听后深受启发,本刊摘要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教育现象是很复杂的,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各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教育实验和教育调查,还有总结经验等,都是教育科学研究很重要的一些基本方法,它们可以联系起来应用,或者互为补充,某一种研究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的研究课题,这似乎是不存在的,有时同一个题目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去研究,有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综合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高中综合课程改革的前期资料研究与思考(一)综合课程发展的新特点1995年8月我们承担了华夏基金会资助的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高中处主持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普通高中综合课程研究与实验”之后,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向美国教育信息中...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课程编制的框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怎样认识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和任务(一)进入高中的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已初步获得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础,表现为:1.初步学会了做人,具有初步的文明行为习惯和爱国家、爱集体、爱长辈的意识;2.学会了学习,具有阅读、写作、听说、计算、使用计算机等基础学力...  相似文献   
10.
一、综合课程的发展轨迹 及我们对综合课程的理解 事实上,综合课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分化与综合是贯穿课程发展整个历史过程的一个基本矛盾,世界课程的发展正沿着综合——分化——综合与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