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惠心 《家教指南》2005,(3):45-46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拥有不同于其它人的特殊的心灵结构。举例来说,有些小孩充满了好奇心,非常活泼,很会讨人喜欢;但有些小孩却只想跟别人保持距离,稍遇困难就想退缩,没有勇气接受任何挑战;另有一些小孩又刚好相反,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他,他总能意志坚定地朝自己的目标一路迈进,直到完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及年龄的增长,亲子间常会为了穿衣服、睡觉、玩游戏等意见不同,而引发冲突和不愉快;家长在发脾气前,不妨先了解孩子的感受及拒绝的原因,以沟通代替命令和责骂,来化解亲子间的不愉快.  相似文献   
3.
六岁的小菲每天早上七点不到,就已经起床梳洗打扮自己,然后到床边叫醒赖床的父母,提醒爸爸妈妈“再赖床就会迟到了”。妈妈总是开心地称赞小菲,表扬她的懂事与贴心。妈妈正向的赞美,使小菲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双亲都在外地工作的玲玲,从小就被寄放在阿姨家。才四岁大,就已经懂得要把盘子里的食物吃干净,并且在吃完食物后,把桌椅擦干净,因为她知道这样做可以换来阿姨的称赞;等爸爸妈妈来接她的时候,她的乖巧懂事也会被爸爸妈妈所喜欢。  相似文献   
4.
惠心 《知识窗》2004,(2):26
随着人类对遗传因素研究的发展,"长生不老"将不再是梦幻.东京板桥区有一家东京老人研究所,研究人员正在用一种形状如蚯蚓的线虫进行遗传学试验.据该研究小组负责人白泽卓二室长介绍,他们已成功利用遗传基因素控制线虫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惠心 《家教指南》2004,(3):45-47
阿德勒博士(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设儿童教育咨询所的精神病科医生。他在世时,每天前往他的咨询所的小患者络绎不绝,他为治愈幼小的受伤心灵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也因此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下面就是阿德勒博士提出的如何判断孩子心理危机,使孩子健康成长的20种方案。  相似文献   
6.
做作业的时候究竟可不可以听音乐?很多家长心中都有这个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也未必有标准的答案。这里只能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曾有学者做过一些分析,发现当人们在听某些古典音乐时,可以帮助部分的学习。有很多孩子也这么认为,  相似文献   
7.
惠心 《知识窗》2002,(11):20
在西方,著名富豪摩根家族的老祖宗--老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开小杂货铺起家发财后,要求儿女们为每月仅1美元的零花钱制定一个支出账目;在东方,香港的李嘉诚每次给孩子零花钱时,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名曰所得税.两人的共同之处在于要求孩子购物前必须先预估价格,确定预算,然后才能购买.老摩根、李嘉诚不是吝啬鬼,只是在培养孩子们的理财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不要急着插手,应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其实通常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大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太快做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孩子…  相似文献   
9.
惠心 《教育文汇》2003,(1):43-45
美国最近出现一批新的幼教专家,他们对传统的幼教观念与做法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挑战。这些新的幼教理论的主要根据是来自一些新的脑部发展的研究成果。这些对新生儿脑部、感官与行为发展的新发现,正在逐步改变着美国父母们的教育方法。美国《现代心理学》期刊整理这群新幼教专家的理论,提出了幼儿教育的四个新观念。以下  相似文献   
10.
六岁的小敏看到妈妈把棒棒糖给了四岁的小表弟,心里很不高兴嘟着嘴说“:妈妈为什么把糖给弟弟,一点都不公平,妈妈根本不喜欢我,我讨厌弟弟。”一边说着,一边号啕大哭起来。妈妈看在眼里也只能安慰小敏,却带着无奈。儿童嫉妒心的表现方式1.独占心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孩子的嫉妒心态及表现出来的方式往往比较直接,不管是爸爸或是其他亲人,只要靠近妈妈或和妈妈讲话时间较久时,孩子的嫉妒心便随之产生,其表现方式经常是打断妈妈的谈话,或是大声哭闹,甚至对与妈妈谈话的对象,有不礼貌的言语或举动,因为此时孩子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是我妈妈,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