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柔 《早期教育》2005,(9):24-24
在组织的管理运行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组织运行的"硬件",缺少了它,组织的运行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难行.而管理者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好比是组织管理中的"软件",他们的思想、观念、个性、气质等因素都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自身的管理行为,并随之影响着组织的运行.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效益,作为管理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具备以下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2.
合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应该说,合作行为不仅仅存在人类社会中,在动物界某些动物的行为中也表现出"合作"的特征,比如,蚂蚁集体的搬运食物、狼群合伙斗敌、蜜蜂们共同酿蜜、鸟儿合力筑巢等等.但人的互动与此不同,人不仅存在于自然物理环境中,也存在于符号环境中.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表情等都是符号.  相似文献   
3.
戈柔 《中学教育》2002,(9):23-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现代课程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将课程管理的权力由国家逐级下放至学校,给予学校管理课程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也为学校课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戈柔 《中学教育》2003,(1):15-16,18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 ,是学校文化的内容 ,也可以说是学校社会互动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开展德育的过程就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德育目的与计划的实现 ,不是一种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实现的当然的结果 ,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互动中相互协商的结果。由此可见 ,德育中的师生互动是德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 ,分析德育中师生互动这一问题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运行 ,尤其对改变目前学校德育“滑坡”、“低效”等现象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设置图书角的目的,是为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及阅读的好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由于没有明确安排图书角活动的具体时间,因而许多教师对图书角都未加重视,图书角往往成了摆设,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证明:幼儿在4岁左右已具备了简单的阅读能力,这时期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已不再是幻想,而图书角正是幼儿进行阅读的好环境。教师重视并利用图书角,组织一定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及习惯,这也可以为大班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图书角活动呢?  相似文献   
6.
7.
对"记录"与"纪录"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一线教师对"记录"与"纪录"两个概念认识模糊,有必要对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深入剖析.记录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性描述,纪录则是建立在记录基础上的一种主观性陈述与意义建构.记录是纪录的基础,从记录走向纪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两者都具有主观选择性、多样性、多主体参与性和互动性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戈柔 《早期教育》2009,(10):38-39
自主探究是幼儿学习科学、培养科学素养、体验科学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那么,教师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作用呢?笔者拟撷取几个科学活动案例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戈柔 《幼儿教育》2003,(3):11-11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是其应有的权利。幼儿园管理者以及教师在认识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积极意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真正赋予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权利。一、幼儿园教育知情权。幼儿园有义务发布该园有关信息,及时向幼儿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发展状况,使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幼儿园情况和子女受教育情况。拥有幼儿园教育知情权,是家长有效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戈柔 《早期教育》2009,(6):42-43
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应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以及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上述理念真正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呢?下面我结合大班科学活动“巧取珠子”对教师的教育策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