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追问的一个基点。近现代意识哲学范型使认识自身成为一个难以突破的鸿沟。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理解代替了认识成为人类自身存在的根本样式。理解所具有的本体性、语言性、历史性、循环性及开放性和创造性建立在人自身存在的时间性与历史性上。伽达默尔对"认识自身"的重新强调,为根治当代人异化与生命的疏离化的生存方式指引了一个方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古希腊哲人思考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2.
价值信仰与公民道德建设高级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为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一周年,由淮阴师范学院主办的“价值信仰与公民道德建设高级论坛”在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哲学、伦理学、德育学界的专家学者七十余人参加了这次论坛活动,与会学者就价值信仰、价值信仰与公民道德建设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创新精神与落实途径作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想观点。一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弱化、俗化、平面化的倾向,突…  相似文献   
3.
唐初佛道争辩中,论题主要围绕着道与自然,道与万物,道可否言说等方面展开,佛教攻击道教的策略:一是以日常经验思维去否证道教的终极信仰———"道"———的至上性;再则是指出道教自身对"道"理解不具有一致性,存在着矛盾。从记载来看,道教学者的辩白是无力的,他们对佛教问难的较合理的解答更多体现在他们的著作中。这些著作既是道教学者的应难之作,也展现了道教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冠礼:成人的期待与认同——从文本《礼记》的视角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式上看,个体人格的确立在儒家传统中更多是通过礼义来展现的,生命自觉的证成最初是依冠礼来实行的。个体生命之加冠表明个体从家庭自我成长转变到可进入公共的社群生活之中。通过程序化的仪式,冠礼实际上蕴涵着社会对个体生命的期待与认同,即对“成为人”的生活的自觉,对个体生命应尽职责的担当。  相似文献   
5.
韩愈为复兴儒学做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是宋儒兴复儒学的前驱。韩愈对儒学发展的探讨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揭露佛道理论之虚妄;另一方面力图恢复儒学的“内圣外王”之道,以应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韩愈在儒学发展中的贡献主要是为后世儒学发展莫定了致思方向,而非对具体的儒学理论作出圆融的解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