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被誉为"金砖四国"的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巴西,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等因素,先后于20世纪80-90年代进入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阶段。四国医改主要在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公立医疗服务的筹资机制、私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引入以及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不同路径的改革。通过建立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对四国医改的成败与得失做出评价,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新医改"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论社区教育背景下地方特色文化”为主题,提出了全面具体的发展战略,并总结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3.
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社会保障政策主要由荒政、养老、存恤孤贫以及优抚军人等方面组成.其社会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诸如救荒政策不力、养老政策受惠者极少、养济院经营奸弊百出及优抚将士差距甚殊等,导致了明末社会严重的流民问题.这些揭示了明代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健全性以及明代政权更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主要由马克思的社会福利物质观、公平观、伦理观等方面所构成."两种生产"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重建个人所有制"等理论都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对待马克思的福利公平观,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才不致产生歧义.马克思社会福利的物质观、公平观与伦理观显示了逐层递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从强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及改革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对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合格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险社会理论体现了风险的社会性、制度性以及责任性等三个方面。根据该理论,分析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庞大、贫困人口的社会归因性以及政府责任模糊性的结论,剖析了政府责任模糊的归因.驳斥了政府“政府财力有限”的观点,指出政府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中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充当“运动员”角色。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新知识的探索开发能力的培养。互动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动评价,完善其理论观点的教学方法。它以抓好课程教学为切入点、以互动教学为手段,引导学生们自由的进行研究和发表理论观点,不仅体现了学生所关心的理论,更是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在笔者看来.胡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农民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关键就在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就离不开加强农民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学风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的保证。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急剧攀升,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独立学院(或民办高校)更是如此,这对高校学风建设提出了严重挑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我院学生的学习现状、学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第三产业: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其内部大多数行业发展也不甚合理.究其原因,有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行政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因此,从消除传统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束缚、大力发展第一二产业、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的素质和发展水平以及着力于小城镇建设和市场建设、农村旅游业方面,探索搞活农村第三产业的途径,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