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唐代诗人的名篇译成英文。李白《静夜思》曾多次被译成英文,译者通过注重形式、得体选词、讲究押韵等方式,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形神兼顾,达到“化境”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
旅游翻译文本中文化对应词少,依据关联翻译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为了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旅游翻译实践中可以在人物、节日、地名等方面采用英语的文化替换词进行类比。译者通过类比的翻译策略克服文化因素的限制,使译文传情达意,使外国游客借助熟悉的内容理解景点的内涵,加强文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企业网站英文版建设在企业宣传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对泉州部分企业网站英文翻译进行研究后,发现多数网站存在的不同程度乱译和误译。研究提出译者宜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企业应加强同行业的借鉴学习,企业及相关部门只有重视企业网站英文版的建设,规范企业网站英文翻译,才能更好地借助英文网站提升名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柯灵先生继承了深厚的古典文学传统,他的散文《巷》风格典雅清丽,婉约细腻,自成一格。张培基教授凭借自己对中西两种文化、英汉两种语言的透彻的理解和娴熟的驾驭,让人以另一种语言欣赏到小巷的美。通过文化信息处理、抽象名词应用、淡化手法、得体选词等技巧再现了《巷》的英译文的审美体验,展示了散文翻译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结合泉州旅游翻译的案例,以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功能理论为基础,分析旅游英语的特点.从理论和实例角度说明,以原文分析为基础的删减法和改译法在汉英旅游资料翻译中使用较为频繁,是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必要手段,只要运用得当,能起到一般翻译技巧不具有的积极效果,可作为供选择的翻译方法被研究和应用于旅游资料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凡是翻译名家无不具有自成一家的译风格。对朱自清散《匆匆》的朱纯深英译和张培基英译进行语言特色分析,对比两位译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翻译教材建设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职高专翻译教材的建设现状,探讨高职高专翻译教材的建设与提高的主要方向。高职高专翻译教材建设面临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够用”的把握,必须围绕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才能促进翻译教材的建设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戴桂珍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27-129
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密不可分。只有丰厚扎实的授之以鱼,才有授之以渔的可能。然而,翻译课的教学主旨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此,在授之以鱼过程中必须注重适时地提升为授之以渔,营造“鱼”“渔”之间的旨趣。翻译课中的译例分析与译文比读的教学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菲华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翻译家和优秀的企业家林健民先生在海外为宏扬中华文化,促进中菲文化交流而呕心沥血,贡献非凡。他具有精湛高超的翻译艺术,他的“整齐美”的文学翻译风格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以《春晓》和《回乡偶书》为例,对许渊冲、曹顺发和林健民的唐诗英译进行比较.认为他们的英译文都竭力保持形美,使英译文在意境以及思想达到语言与文化的统一.许译更为注重体现原诗的音乐性,传达原诗的语言艺术,所以更为注重押韵,但有时为了原诗押韵的要求,显得不太忠实于原文;曹译注意保持口语性及通俗性,较好地体现了唐诗简洁易懂,连儿童也觉得易学易记的特点;林译注重整齐关,选词精准,竭力忠实于原文,对每词每句都斟酌推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