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章学习目标指导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纳的化学性质;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解原理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同时又是一个重点.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深刻认识其原理,不要仅局限于课本上列举的电极反应,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要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3.
“综合科目”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综合”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面对“3 综合科目”新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中学化学学科怎样办?一、看好自己的“门”,即注重化学学科“双基”的夯实,做好学科内的综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是判断推理的材料。如果没有扎实的“双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不可能灵活应用“双基”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立足课本,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是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双基”的培养训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落实“双基”,在参与中培养技能。例1.IF 与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有关的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一般分为德育、智育、体育三个主要的方面.既然创新型人才是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成的,那么,学校教育就应该为两个方面因素的形成作出努力.在学校教育中,智育重在开发人的智力,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扶云松 《高中数理化》2022,(11):126-131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双一流高校"启动"强基计划"试点工作,实行了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由此叫停."强基计划"的定位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  相似文献   
6.
7.
蓦然回首,当班主任已经十几个春秋了。在这十几年里,我以真诚的师爱为学生在成长旅途中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我对学生的爱也在这十多年来无悔的奉献中不断积淀、不断提升。当爱结出累累硕果的时候,我深深感到:教师工作虽然平凡,但担负着别人无法取代的崇高使命: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其中却蕴含着别人无法体会的深刻幸福。  相似文献   
8.
整体思维方法,是对问题的整体结构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不去纠缠问题的细节,不着眼于局部,而是将问题看成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整体,进而分析问题的整体结构或整个过程,从中得出解题途径.整体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但由于这种思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下面通过几例来领会和掌握这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1.硅的还原性比碳强,但碳在高温下却能从二氧化硅中还原出硅.反应方程式为:SiO2 2C=(高温)Si 2CO ↑2.非金属单质一般不与弱氧化性酸反应,但硅不但能跟氢氟酸反应,而且还有氢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0.
面对“3+综合科目”化学学科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更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教育部先后在广东、山西等省试行“3 X”新的高考模式 ,将于 2 0 0 1年在全国各省推开实行 ,其中将以“3 综合科目”为主要改革方向。“综合科目”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 ,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 ,“综合”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 ,强调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 ,以利于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