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尸考点分解 考点 例句 说明 语序不当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 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 应为“生产的 棉花”,定语与 中心语倒登。 搭配不当 某发电厂每年的发电 量,除供应扬州泰州外, 还向南京等地输送。 主语中心语 “发电量”与谓 语“输送”搭 配不当。 成份残缺或 赘余 1.  相似文献   
2.
考点分解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典型引路  相似文献   
3.
树林子"鼓了就陷,陷了再鼓";羽毛"倏地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瓦片"像树叶一样斜着飘";池水"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贾平凹先生妙笔生花,在《风雨》中把这一切描绘得既骇人般恐惧,又奇迹般美妙。全文无处不写风雨,但又一字不提风雨,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4.
综观200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尽管题型、题量各异,但都透露出一个共同的特点:立足基础,着眼能力,注重创新,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对此,笔者曾作过一点思考,从中感悟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新要求。一、加强学习,力求对路《语文教学大纲》是中考语文卷的命题依据,体现新大纲、新教材、新高考的走势,更是中考语文卷的导向。今年,国家教育部又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应该说,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将是2002年中考的趋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在目前,尤其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  相似文献   
5.
×××同学问:《人类的语言》一文大量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这对具体说明人类语言的特征有什么作用? 《人类的语言》是一篇抽象事理的科普说明文,它以“人类的语言”作为说明对象。要说清楚这人人熟悉而陌生的话题,一般情况下,洋洋数万言也难以说明白,但在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的笔下,由于大量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不足千字就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人类语言的特征。作为说明方法的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类比,一种是对比。所谓类比,是指同类事物的比较;所谓对比,是指不同类或相反类事物的比较。本文中同时运用了这两种比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