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45年至195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同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的矛盾日趋尖锐,使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从而逼迫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者作出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芦沟桥一手制造“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黑幕。“七七事变”使远东形势更为险恶,也使世界风云更为紧急。对此,在远东和世界有着重要利益的美国作何反应呢? “七七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继续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的侵华行径采取的是不承认主义,即表示不承认日本侵华的既成事实。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丝毫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合法条约之权利,也不拟过问任何解决事件之方法,但此项方法不得破坏美国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持明显的妥协态度。只要日本不损害美国的利益,换言之,只要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不受干扰,美国对日本攫取东北并无从中作梗之意。美国的不承认主义所不承认的,只是对美国利益的损害、对门户开放原则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1920年至1925年的英法关系不失为两次大战间欧洲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内容。其中,“扶德抑法”是英国维持欧洲均势的重要政策。然而,英国何时开始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原因何在,学术界尚无多少研究。探讨这一课题不仅可以了解此时期英国欧洲均势外交的特点,而且对于明确20年代前半期英国对法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也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