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书斋的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老师,《中文自学指导》明年有一个栏目:学者。第一期想采访您,请您支持。访谈的内容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一是关于巴老的;二是关于主编的;三是关于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丽娃沙龙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讨论团体。沙龙兼涉文史哲,主张学术独立,注重学理辨析,营造自由论争的学术氛围。沙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集体讨论会,每三周一次,方式是由一人提交论文,其他人对论文进行批评性质疑;二是网上讨论区,继续集体讨论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把论争引向深入。欢迎不能参加集体讨论的朋友到网上参加沙龙的学术讨论。网址:http://www.cul-studies.com/bbs/list.asp?boardid=84。  相似文献   
3.
三十多年前,具体说,是1986年,我中师毕业后,本来应该去小学任教,可非常幸运地被分配到了我初中毕业的母校,一教七年,任教语文兼任班主任。学校没有图书室,备课就两件法宝-语文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虽然身处偏僻的乡下,但我也订了两份刊物,一份是《语文报》,一份是《中文自学指导》(那个时候我正在参加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4.
以严复为中心:汉语的实用理性与“国语”的现代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的语言观以"器"作为本体.重视汉语的实用理性.严复从两个层面改变了汉语的传统实用理性:在语言观念上,严复强调汉语获取西方学理;在语言实践上,严复重视汉语词义与西方学理的沟通.另外,在<英文汉诂>中,严复表达了从中西方语言的相似性来确立中西方人种同源的人类学观点.汉语的实用理性的转型.正是"国语"的现代性发生.  相似文献   
5.
《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语言显示,造成苏州土白"软性"的因素有:表达否定因素的"不"的声音被压缩,叠词灵活多样,声调多而且运用大量的语气词,日常生活表达的雅化等。这种苏州土白塑造了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整体而言有如下特征:叙事京语的冷静刚硬与人物苏白的柔和软绵相得益彰;吸收新的时间标记方式和器物新名词,显示了新的语言因素。如果从文学语言的转型角度看,《海上花列传》确实可以作为吴语文学的杰作,但不能以此断定它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把"语言"作为"剩余物"的状况,提出把"语言一文学汉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关键词的主张,甚至认为应该从语言的角度来写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本文从三个部分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分析语言与文学、汉语与中国文学的同一性问题;其次分析黄人的、<中国文学史>、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和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三部著作在处理语言与文学史关系的"得"与"失".最后借助周作人的个案分析"语言一文学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学基础、文学汉语的发展与现代文学发展的同步性、以及文学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同一性.  相似文献   
7.
汉语对西方标点符号的认知到规范采用是汉语现代转型的内容之一.本文梳理了中国人从晚清遭遇西方标点符号到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这一百多年的轮廓;简要分析了“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的特殊性;探讨了新式标点符号给“五四”白话带来的变化:语气上的言文一致,意义上的深入开拓,结构上的丰满繁复.  相似文献   
8.
本次丽娃沙龙讨论学史研究中的地域视野,其意义不在于替代学史研究中常见的时间视野,而在于提供另一种认识角度,以加深对学史现象的理解。三篇章,分别以延安根据地、北京“宣南”地区的“小秀野草堂”和抗战时期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洲国”为研究对象,考察晚清以来的学地方经验与学史的关系。[编按]  相似文献   
9.
丽娃沙龙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讨论团体。沙龙兼涉文史哲,主张学术独立,注重学理辨析,营造自由论争的学术氛围。沙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集体讨论会,每三周一次,方式是由一人提交论文,其他人对论文进行批评性质疑;二是网上讨论区,继续集体讨论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把论争引向深入。欢迎不能参加集体讨论的朋友到网上参加沙龙的学术讨论。网址:http://www.cul-studies.com//bbs/list.asp?boardid=84。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史上,李金发最早带来了西方象征派诗歌的风格,对于李金发诗歌的象征色彩已经有不少论者论及,本文重点论述李金发诗歌对白话的诗学实践,对二十世纪文学汉语的建设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