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毛泽东消费经济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中国传统消费思想、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理论、苏联消费政策的经验教训,研究毛泽东消费经济思想渊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消费经济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试论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东晋至刘宋元嘉前期,以抚为主;第二阶段是元嘉后期,大规模伐蛮;第三阶段,从元嘉末年到南朝末期,对边境蛮族以抚为主,对腹地蛮夷加强了征伐。对腹地蛮夷的讨伐是逐渐深入的,从元嘉末年至萧齐末期,以讨伐长江中游的蛮族为主;梁陈则主要征伐岭南俚族。征讨重点的转移实质上就是六朝政府的开发行为从长江下游向中游、再向岭南的梯级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史家在谈到南朝手工业成就时,往往以豫章的“鸡鸣布”作为南朝纺织业发展的一个具体例证。但对“鸡鸣布”是麻布还是绢布看法不一,并且至今还未见有人对此展开讨论。主张“鸡鸣布”是麻布的代表人物为王仲苹光生。他在其所著(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第479页指出:“(南朝)用亚麻来织布的技术,同样有着提高,豫章一带的妇女‘勤于纺绩,亦有夜炼纱而旦成布宕,俗呼为鸡鸣布”’O主张“鸡鸣布”是绢布的代表人物是韩国磐先生。他在其所著《魏晋南北朝史纲)第388页指出:“他如江州的豫章郡,‘蚕四、五熟,勤于纺绩,亦有夜炼妙而旦成布者…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南、北方同时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但南、北民族融合存在着明显差异:一是民族融合的母体汉族地位不同;二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程度不同;三是民族融合的途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着南、北民族融合的规模与速度,也决定着民族融合后所形成的新汉族的不同面貌,这是决定南人与北人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晋民族政策历来是遭人非议的,但其南方民族政策也有合理部分。在强化民族控制的同时,也能根据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对长江中游蛮族地区,特设南蛮校尉,力图加以监控;对南中地区,以宁州之设为标志,前期基本沿袭蜀汉南抚夷越政策,后期则强化对南中的直接统治;对岭南地区,基本沿用孙吴以抚为主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6.
孟子与柏拉图是同时代思想家,他们的分工思想极为相似,二者都强调了分工的必要性,论述了分工的效益;都很重视商品交换,并对商品价值价格理论有所认识;都将社会成员按其职业分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但二者命运却极不相同,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都载荆州辖七郡,即南阳、江夏、南郡、长按、武陵、零陵、桂阳。然《后汉书·刘表传》载,刘表初为荆州刺史,延谋士激越为其画策,认为只要“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激而定”。这说明东汉末年,荆州却辖有八郡。那么,荆州八郡又指哪八郡呢以汉官仪》载:“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武陵、南郡、章陵”。其中,“江陵”当是“江夏”之误。前七郡都是西汉以来既已设置的旧郡,章陵郡当为新增置的郡。然章陵郡为何时所置呢?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洪亮吉说:“案…  相似文献   
8.
东晋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赋役负担较前代已大为加重,主要有纳贡性质的责赕制度、正常的课税制度、兵役负担乃至武力掠夺。  相似文献   
9.
蛮族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迁徙到江汉、江淮地区的蛮族大都进入了封建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涌现了大量蛮族村落。蛮族内部差异甚大,风俗习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朝为了监管少数民族,在一些民族聚居的郡级单位设置杂号护军,主要有镇蛮、安远等护军,西江、南江、东江诸督护。在郡级设杂号护军始于西晋初期,晋末宋初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的蛮族地区。梁、陈时期则主要置于岭南俚族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