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各国文化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接受中的想象是十分活跃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依照想象的心理特点,艺术接受中的想象一般不抛弃激发想象并大致规范想象的性质和范围的艺术原型。因此想象的结果总包含有艺术原型的某些因素,如鲁迅所说,读小说想见的人物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但想象又毕竟是一种创造新形象的活动,因而艺术接受中的想象又不是对艺术原型简单的再现和复制,同时也有接受者的过去经验和记忆表象的重组和再造,结果亦如鲁迅所说,读小说时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  相似文献   
2.
简略的提示二十世纪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学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世纪。这个世纪在文学领域发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变,是中国文学由兹开始并最终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最后转变。促使这种转变的发生和最后完成,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内部的和外部的诸多原因,这种转变的发生和最后完成无疑也有各种各样或隐或显的迹象和表现,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是从追求文学的通俗化开始的;并且在整个这个动荡不安的文学世纪中,通俗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大众化和民族化始终是推动中国文学向更为深广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艺术鉴赏中的想象是在深入感知和理解艺术品的基础上的审美创造活动。在“感知”一节,我们曾经说明,在审美态度支配下,知觉对对象有一种特殊的“创造”作用。在“理解”一节,我们具体分析过对艺术品的深入理解使审美感知进入的“妙悟”境界。这其中显然都包含有从直接的可感知的东西“想见”不能感知的东西的成份,因而已经部分地涉及到想象的心理功能,有人甚至把这种想象的成分称之为“知觉的想象”。一般说来,知觉想象是通过联  相似文献   
4.
裁判亮分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应试教育的阴影,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延伸设计是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经。这里所说的“延伸”,主要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正在学的知识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联系,懂得学有所用。能够主动深入思考问题,自觉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沉挚的父爱     
一篇成功的作文首先体现在立意上。《父亲与烟》是一篇很平实的作文,但因其立意的新巧和情感的朴实而令读者的心为之一动。文章的叙述中心是“戒烟”,像很多吸烟成瘾的人一样,“父亲”在戒烟上的立场是顽固的,拒不戒烟的。———且这种固执的形象在前半部分刻划得相当好,用墨浓淡相宜。———但父亲还是把烟戒了,出人意料地把烟戒了,缘由是我考上了师范。一般学生的作文写到这里可能就再难出新意,可这篇作文却不停滞于此,而是再用笔墨描述了父亲戒烟后的种种尴尬的行为,———那种难抑的烟瘾的煎熬。虽烟瘾难抑,但坚持严戒,这样,“父亲”这…  相似文献   
6.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如同物质生产活动一样,也存在着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批评处在文学消费的一极,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活动。本文从文学产品的价值实现、文学创造活动的最后完成,以及对文学产品的再生产的反作用等角度,论述了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的诸般功能。  相似文献   
7.
最近出去开了一个学术会议,会的规模不大,够不上级别,一二十个人,都是一个行当的,如果称专家不算是恭维别人和自我恭维的话,也可以说都是一些专家吧。会议没有请当地的领导出席,没有通知当地的新闻界,也没有举行诸如开幕、闭幕之类的仪式,大家围桌而坐,自由地讨论一个大家都关心的学史写作问题,会开完了,同行的想法互相都清楚了,觉得收获挺大。尤其是对这种开会的方法,大家都挺感兴趣,觉得这才算找到了开学术会议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时下,微博已经成为继QQ之后最流行的一种交流平台。我们的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三点一线"的生活难免有些单调,但微博却弥补了这一缺憾,将精彩纷呈的外面世界及时地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打开。微博以方便快捷、清新  相似文献   
9.
尊师重教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每年的七月份, "谢师宴"总是特别火爆.这本是学生为了感谢老师的一个仪式,但是在流行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别具意味的聚会狂欢.游义洲同学的文章文字老道,语言明净流畅,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父亲对待汪老师和市长的不同态度,揭示了谢师宴物质化和庸俗化的一面,发人深省,判96分.  相似文献   
10.
一略知系统论的人都知道,系统理论有一个常识问题,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的质量之所以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是因为当各个部分结为一个整体之后,在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作用中,会产生一些新的能量,这种新的能量不是哪一个部分的,也不是各部分相加的和,而是属于由这些部分所构成的这个新的整体的;与此同时,由于这个整体的存在,也影响到加入这个整体的各部分的质量,使之发生不同于其以单个的方式存在的质的变化。用系统理论的这个基本观念来理解当代文学的历史整合,我们不难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文学,是真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