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难点,其中有辅导员人员不足、流动机制不全、工作定位不明等方面的原因。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针对这些相关的因素提出改进方法,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前教育人事体制的大背景下,受功利性思想增强、价值观扭曲等不利影响,教师易出现职业懈怠现象,教师专业发展势必受到冲击和影响,面临着考验。如何扭转这种状况,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发展专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成了每一所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有102名专任教师。多年来,我校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研训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基于创新实践教学的卓越工程师教育体系。以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因材施教的“做中学”、“探中学”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的同步发展,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环环紧扣,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有效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校园一卡通--信息时代学校管理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卡,也称IC卡。它首先是在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发展起来并投入使用的。IC卡技术与应用是世界信息产业最新成果之一。这项成果也已迅即在我国得到了应用,并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组成部分中占居的比例越来越重。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IC卡的应用越来越广,作用也越来越大、有人乐观地预计,数十年后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钞票”可能不再有用。今年元旦期间,上海通过银行金卡进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的帮困力度正不断加大,政府、学校和社会给予了他们更多关爱,但帮困助学不应停留在物质层面.本文提出如何丰富帮困助学内涵,把助学拓展、提升到助成才,从培养德智体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构建帮困助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1999实施至今.国家、社会、教育各界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违约率仍然偏高,如何在源头、诚信教育等五个方面更好地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学分制等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也出现了同学不同班,毕业生离校后学生党支部自然消失,学生党支部的特色、传统不能延续,同专业、学科党员之间缺乏学术交流等不适应性,高校如何根据自身特点,科学、规范、合理地设置学生党支部,并以此推动基层党建的新发展,这是值得高校党组织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鉴此,我们提出了用结构学原理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模式,并以学科、专业为依托,推动"专业党支部群"等形式的高校党建活动,以实现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长远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应对策略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探究其中的缘由,主要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切实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之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可以围绕服务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开展。社团在服务学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将党支部建立在社团中,在社团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探索社团党支部的服务育人效应,既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等学府,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生创新体系和培养机制,将直接关系国家的兴旺强盛。从人才形成、创新意识的培育角度看,大学有着条件相对成熟,氛围比较浓厚的特定环境,是技术创新能力的萌发地,对于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