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从现实出发来对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如此,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现实实践中得到实现、检验与发展,而且对象世界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改变,人的现实生活境遇才可能因此而变得美好起来.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新的角度指出经济差异与两极分化是存在本质差别的,并进行了分析,认为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实质上是由不断的横向经济差异组结而成的,经济差异需要进行正确的控制引导才能达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因此作者认为:1.经济差异必须控制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一定经济差异心理承受力的阀域之内。2对于非合理的经济差异必须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治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统一化治理的一种差异化治理,它之所以成为一种必要,是由于各种社会差异的存在。社会分层治理是基于差异性正义的一种治理方式,它不是对统一化治理的全盘否定,而是认为在某些方面应当针对社会差异而实施分层治理,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所谓学术编辑活性思维结构即指学术编辑临相时其思维处于一种辩证的、开放的、激活有序的状态。随着现代各门学科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学术观点复杂纷呈,学术编辑只有具备一种活性思维结构,才习能自由应接和准确处理各种学术信息,以达到优化输出,造益社会的目的。所以,如何使学术编辑的思维结构处于活性状态,探讨其生成条件显然十分重要。一、客观条件学术编辑活性思维结构生成的客观环境一是指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二是指故鼎丰富的信息交流。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正如作者大胆的设计、新颖的观点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形势下,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必须以法治为基础,必须承认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必须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必须有基本的个人信仰,这些都是道德建设的前提性基础,如果这些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好,则其他的一些诸如理论宣传、思想教育方法等,其发挥作用的余地都非常狭小。  相似文献   
6.
人作为类属性、群体属性与个体属性的现实统一体,它必然具有类的、群体的、个体的三重利益诉求.先进伦理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优良的人化建设,它只有实现人的多重利益,才可能获得内在发展动力.同时,伦理文化的先进性,绝不只是它原则的理想性和价值的崇高性,其先进性应当体现为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只有不断追求这种统一的伦理文化,其先进性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其对社会发展的规范引导才会深入持久.  相似文献   
7.
易小明 《科技文萃》2005,(9):143-144
整洁、文明、富有,是人们对德国的第一印象.整洁,不要看干干净净的街区,只要看一尘不染的卫生间;文明,不只是购票时自觉排队,还有过路时的相互谦让和主动帮助别人时的友好笑脸;富有,不只是满街的汽车,漂亮的别墅,还有围菜园用的钢化玻璃栏和不锈钢管.由于个人的趣好,我更加注意的是德国人的贫富差别及其相关文化,我发现,德国的富有者像在"衣锦夜行".  相似文献   
8.
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源流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是以边区山寨村落为载体而展开的一种文化体育活动形式 ,从文化分类的角度而言 ,它是该地区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由于其来源较为丰富复杂———有的来自生产劳动 ,有的来自宗教习俗 ,有的来自军事模仿等 ,因而这些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纯粹单一的体育形式 ,而是渗透在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所以 ,研究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的源流 ,对深入理解边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渗透性、综合性特征具有积极意义。一、来源于生产劳动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多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手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出了只有充分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才能更好地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观点。  相似文献   
10.
道德内化中的主体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即个体不愿将社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所实际遵循的道德规范与传统整体道德相去甚远,社会道德越来越外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漂浮于现实层面的无根的浮萍。要化解这种紧张关系,就必须使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成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个体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内化,它不是被动吸纳既定的社会的道德规范,而是能动地选择、建构个体道德系统,充分体现了个体道德建构的主体性;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终生努力的事业;它不是既成不变,而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