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校园外来暴力形势严峻。没有公权力的积极介入并以完善法律的方式构建校园外来暴力的国家干预体系、社区防治体系、学校防治体系,同时促进校园外来暴力的家庭防范,难以有效防治校园外来暴力,保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最终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应当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学校、家庭、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协作配合,多层面、全方位、主动性的学校安全防治法律制度和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师个体惩戒权是教师个体对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进行强制性管理的权力。教师个体惩戒权的适用条件为:行使主体必须适格,行使目的应当正当合理,行使对象是学生的越轨行为。教师个体惩戒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惩戒教育、联系家长并约请家长谈话、异项偿还法、剥夺某种特权、暂时收缴代管和短期停课。设立教师个体惩戒法律制度,应明确规定教师个体惩戒权行使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的法定义务主体是国家。将义务教育定性为国家义务,其价值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国家义务性有所缺失,既有城乡二元结构中阶层固化、政府再分配职能不到位等法律以外原因,也有国家义务落实缺少法律保障的原因。为强化和实现义务教育的国家义务性,应当通过完善《义务教育法》、制定《教育经费法》、完善法律救济途径等,给落实义务教育的国家义务提供法律保障;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收入再分配制度等,给落实义务教育的国家义务创造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5.
教师素质是是提高全民素质、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师范技能训练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形成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岗位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全员普及、精英培养、高端参与等阶段,以各类形式全方位推动和提升师范教学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这对于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律诊所式教学以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为目标,是对传统法律教学模式的完善.针对我国目前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推进法律诊所式教学,弥补传统法律教学的不足,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社会公益心,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及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化,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步伐将不断加快,依法治企、依法发展的理念逐步获得企业认同,由此导致企业法务人才需求旺盛.然而,企业对法科学生的企业法务从业素养的评价并不高,法科学生在企业法务岗位就业的比例较低.高校应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中,从企业法务人才所需的素养出发,创新实践卓越企业法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干部对大学生群体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帮助学生干部树立"为同学服务"的信念显得格外重要.在社会互构论视角下分析高校学生干部行为偏差及其生成机理,思考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正确行为逻辑的培养路径,以期做好高校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型塑,更好地激发和发挥高校学生干部的"榜样力量".  相似文献   
9.
应我国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培养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较高的应用型师范生是当前本科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命题。师范技能训练作为对师范生教师技能素养直接而有效的训练方式,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能力的提升等有着显著效果。师范技能梯级训练模式具有的分阶段、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全员与高端参与等特征;整个模拟训练覆盖大学四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训练。建立完善的师范技能梯级训练模式,对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甚至推进科教强国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