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景东升 《历史档案》2004,(3):136-136,F003
学术界关于袁世凯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炙手可热,连篇累牍的学术著作和论文相继出版或发表,大多在肯定和否定之间对袁世凯作出选择。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平愍历史人物时的“神圣化”与“妖魔化”偏见逐渐发生变化,以探寻历  相似文献   
2.
作为职业革命家的孙中山与新闻媒体有着不解之缘。一方面孙中山是新闻媒体追踪的对象,期望能通过他捕捉清末民初时局的若干动向;另一方面,孙中山也因势利导借助新闻传媒的力量表达、传播他的政治理想,二者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互动、互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洪宪帝制是袁世凯遭世人唾骂的最为关键因素。作为袁氏义结金兰的好友徐世昌经由不赞同、退隐到出山收拾残局的一系列过程,基于对时势的把握,徐氏对洪宪帝制作出了理性抵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河南一度掀起地方自治热潮,从设立地方自治筹办处、训练自治人才到两级地方自治的展开,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政治试验,而地方自治之所以无法顺利推展,既有制度不良的原因,也有经费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与俄国远东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与俄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时期:一是袁在朝鲜时期,二是日俄战争时期,三是《二十一条》交涉时期。前两个时期二者的关系对抗,后一个时期则为互相利用,这是由当时民族矛盾的变化而决定的。从袁世凯与俄国的关系演变中可以看出,袁世凯的早期外交思想没有脱出洋务派"以夷制夷"的巢臼,而到后期则逐步萌生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前半期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抵制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政治、法律、经济及文化等诸方面反复调整,完善其殖民统治政策。在香港回归祖国日益临(?)的今天,研究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政策的特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19年的南北议和运动,是"全国一致呼吁的南北两大主要竞争集团通过谈判求得和平的可能性,在徐世昌继冯国璋任总统之后突然出现了"[1].作为北洋元老的徐世昌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策划和推动了这一重大事件.这场运动是内外环境交织下的产物,整个事件的发生受到一些历史背景的影响,包括参加议和的人物、南北分裂与结合的观念,甚至还包括民国政要参与斡旋的活动等.南北议和作为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谋求国家的统一,达到这种目的自然是国人的强烈诉求,这种历史发展中的非常态往往由多种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河南官民对英国福公司经济侵略的斗争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公司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英国在华两大公司之一,它的经济活动区域与其它外资企业有明显不同,主要是在中国的内陆腹地,通过对河南等地煤矿开采权和铁路修筑权的攫取,而成为当时中国显赫一时的外资企业。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冲击,无论是当政时期的袁世凯,还是河南地方官员以及下层民众都从不同的层面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相当程度的抵抗,并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缘起当下各类历史教学评比及教学公开课中,是否具有教学立意已成为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好的教学立意不仅可以点题凝神、深化主题,还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学科素养。然而,随着教学立意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存在一些有教学立意但其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的情况,归根结底则是对教学立意的运用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