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 新的理念学习与课堂实施还有一定差距.教学中填鸭式的讲解,容易使学生的兴趣泯灭,但这种现象在现有的课堂中仍然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学习,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运用谜语来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电视剧播放到紧要关头,总会插上一段广告,让你欲罢不能。播电视节目的人就很精明地利用了"悬念法",巧妙地把握了观众的心理,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偶尔也用一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而且能使课堂迸发出异样的光彩。一、新课伊始,巧用悬念,激发求知欲在导入新课时巧妙地设置悬念,精彩的导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3.
古时候,在听说书的时候,每每到故事情节发展到紧要关头,说书人突然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吸引你继续听下去,这样,听众在下次一定会乖乖前来"报到"。这种方法在古代小说里常用,俗称"卖关子",也称之为"设置悬念"。同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偶尔也卖个关子,设置个悬念,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而且还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奇效。一、在新课导入时"卖关子",唤起好奇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