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型女性雕像广泛发现于旧石器、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欧洲和西亚各地。自19世纪末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倾向于将这些以圆腹和丰胸为特征的女像解释为孕妇形象,并进一步推断在许多区域、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中以及在不同的时期,史前人类普遍信仰一位女神,也叫大母神,司掌生殖与丰产。这一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于欧洲、美国等地兴起的“女性运动”中达到顶峰。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对这种理论提出置疑。文章拟对“女神论”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的考古学批评作一回顾,并奢望该文能够为国内同人在作相关研究时提供基本的理论素材和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
旋转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西方被应用到考古学中并使认知考古学———尤其是对原始艺术的研究上———有了新的进展。本文首次将西方神经心理学模式应用到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旋转纹饰的比较研究中,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萨满主义含义。  相似文献   
3.
比兴虽然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但它的诞生却远远早于文学甚至文字.本文通过对比兴与中国史前艺术的比较研究,认为最早的比兴乃是原始宗教中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或者说是产生于萨满通神的迷幻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