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后,挪威政府先后于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发布了三份北极战略文件,主要涉及气候变化、能源开发和同俄罗斯的关系,其主旨是保持挪威在北极的强势存在,增加能源开发、渔业等活动,推进北极相关的知识建设,维持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邻里社区自治组织,住宅社区协会可谓美国城市治理的新探索,自1960年代起在美国呈井喷式发展,至今有34万个之众,涵盖美国约21%的人口,在大型大都市区最为普遍.它具有提供集体管理共同财产的机制、提供服务、征收费用、监管居民行为、游说地方政府五个功能.住宅社区协会改变了美国政府间关系,尤其是在税收和治理方面.住宅社区协会的兴起是美国近50年来住房市场和地方治理领域最为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通过对历史知识灵活多样的发挥运用,向大臣们灌输了忠君思想,宣传了治国理念,进而培育了尊卑有序的官僚系统,营造了和谐良性的君臣关系,从而为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提供了制度上和思想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强调主权国家应该具有良好治理能力和责任的失败国家理论成为美国对非政策的指导思想,美国据此加强对了对非军事援助,最终建立了非洲司令部,但其主要目的则是要假借非洲国家和非盟之手来保卫非洲石油安全和遏制中国。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思想库高级战略与政治研究所利用美国调整能源政策的契机,于2002年1月在华盛顿举办讨论非洲石油与美国国家安全的研讨会,组建“非洲石油政策起草小组”,发布《非洲石油——美国国家安全与非洲发展的优先选择》白皮书,鼓吹非洲石油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并因之劝导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从而在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的过程中发挥了创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围绕汉匈关系,发生了七次大辩论,其中以平城之战前刘敬同主战派、汉武帝时期王恢同韩安国、汉宣帝时期萧望之与黄霸、新莽时期严尤同王莽的辩论最为典型。这些辩论涉及汉匈关系的定性、和亲与战争的抉择、匈奴在边疆政治中的定位、接待匈奴的规格、匈奴与朝代更迭等。辩论见证和加速了汉匈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欧洲的学者就近年来中国挺进非洲的背景、目标、内容、特点、性质、影响,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若干清晰可辨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在背景和目标上,认为中国挺进非洲是其推行全球扩张战略的体现。在内容上,认为中国对非政策有三个目标:寻求新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商,开拓新的市场,获取外交支持。在特点上,认为中国通过首脑外交推进对非政策。而在性质和影响方面,美欧学者分歧较大,分为消极、积极和复合论三派。为应对中国,他们鼓励政府提高对非外交规格,加强同中国的接触,调动所有权力工具,来维护新形势下在非洲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软权力论”之所以获得成功,第一在于将以自由、民主为基石的“美国例外论”置于全球相互依存的时代背景之下,赋予其崭新的面目和使命,从而更新了美国外交中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传统。第二在于它恰当地处理好了与硬权力的关系,因之使美国外交中道德因素和战略因素达到了比较均衡的状态,也使其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获得了某种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明冲突论”具有双重含义:在国际政治上,它颠覆了西方文明具有普世性这个命题,但又通过对西方文明独特性的强调而重构了这个命题,其意是要劝喻西方国家深根固本,宁静志远。在国内政治上,它又显示了美国白人对日益活跃的少数族裔的恐惧和敌视。概言之,它既昭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非西方世界的深闭固拒,也显现了美国白人的惟我独尊。  相似文献   
10.
在促使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的动因中,中国因素占有重要位置.美国战略家依据现实主义理念,对中国挺进非洲的背景、特点、内容、影响,以及美国应对的必然性、可行性、方法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遏制和规范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