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从历史经验看,当代中国共产党总是以科学的学习观指导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三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化和丰富对"三大规律"认识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理论主题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理论品质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立论依据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理论基点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理论目标的一脉相承。当代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学习观指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既反映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过程,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的阶段性,也反映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成果,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甘肃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对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甘肃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3.
科学普及马克思主义,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的理论要求,也是正视马克思主义生存状况的现实需要。科学普及马克思主义,既要注重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性,也要讲究内容与方法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诠释传统文化,既可以"文化"为视角归纳其"实体性"特征,也可以"传统"为视角归纳其"过程性"特征.当传统文化以"实体性"内化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时,便构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和谐社会.当传统文化以"过程性"贯穿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的历史演变时,便呈现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从传统文化的"实体性"和"过程性"中寻求和谐社会的"根基"和"命脉".理应成为解读传统文化功能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