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新文化体系及其结构,即以科学和民主为追求目标,演进为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四个组成部分,提出了四个部分各自的核心及其深层结构的观点,并依此提出了现代文化建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李贺是中唐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探讨一下他学习楚辞和古乐府的成就,对于繁荣我们的诗歌创作,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楚辞是采取民歌的形式写出来的,它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最早最完整的光辉诗篇,也可以说是当时的乐府。汉魏六朝古乐府,是当时劳动人民斗争生活的反映,它们多是从民间产生的或直接受民歌的影响而产生的,是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珍品。楚  相似文献   
3.
屈子为文,十分注重文情,这不仅有理论,而且进行了伟大的实践,其《离骚》,可谓奇文郁起。一在《离骚》产生之前,系统论述文与情及其相互关系的,首推孔子。《周易·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此为解释卦象和卦爻辞而言,即指圣人立卦象以表现意念,设卦爻辞以表现情之真伪。这实际上是讲形象和概念、文和情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楚文化是与华夏文化同源的,文化传统也是相同的。但是中国这么大,是不是各地的发展都是平衡的没有差异的呢?事物的发展也不会这么绝对,不仅是古代办不到,就是现在也办不到。尽管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地各种反映文化因素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差异的,也会是有先有后的,甚至是有的有、有的无。但不能把这些看做是不同民族文化的标志,事实上同一个民族地区,也是有具体差异、甚至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这都并非奇事,不仅古代存在这种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古有三处以“房”命名的地区。本文通过对“房”的论说、“房”邑句例的征引和“房”字源流的诂解,将商代辽东“房”邑进行了详考,认为它的地望远在长城之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钱基博于1926年至解放前夕围绕学术问题多次讲“围城”,对半个多世纪以来评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提出了新观点和新看法。认为不宜把一般的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都看做是形成“围城”的因素,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被某种文化扭曲了精神状况的人及其婚姻家庭才如此。从而也表明了围城的观念并非舶来品,而是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了的观念,故古今中外的人们在某些文化心理上都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如何办好师范大学的问题,作为师范院校来说是应当进行认真研究的。八年前邓小平同志就发出过号召,但是,师范院校本身把它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求研究还很不够,今天提起它,不仅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显得更为紧迫了。  相似文献   
8.
《周礼》一书是记载我国西周时的官制和政治机构的唯一的一部文献,它是研究西周史的一部基本书籍。然而由于它被发现较晚和其它原因,曾久被斥之为伪书,加以全盘否定,似欠公允。现在,在出土的文物资料中,有大量事实可以与《周礼》之文相互印证,特别是在出土的大量文字资料中,甚至有不少与《周礼》之文相同或相近,而且同一内容的文字在青铜铭文中可以多见。所以,对《周礼》伪书说可以重新提出商榷了。这里暂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探索《楚辞》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它从纵向概述了楚辞研究方法论的一些历史特点,又从横向探索了各个时代发展的复杂情况和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现代楚辞研究方法论有三大家,着重分析了这三大家方法论的不同特点及其渊源和发展。然后运用会通和变化的观点,论述了各种方法论可以互通,特别论述了第三种方法论与现代世界上学术界对楚辞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可能沟通。  相似文献   
10.
编辑美术学是属于工艺美术学的范畴,它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编辑加工和装帧设计、封面设计、版面设计、插图设计等的美术工作。仅就装帧设汁而言,不仅书籍有装帧问题,刊物也有装帧问题,报纸如出合订本或期刊性的副刊,也有一个装帧问题。如上海《文汇报》,既有合订本,又有《文汇》副刊,它们不仅有平装本,还可以有精装本。装帧,包括书籍装帧、装帧设计、装帧艺术等。顾名思义,这些概念不宜混淆,它们是有区别和各自的特点的。可是一般人往往不加区别,把它们笼统地都叫作装帧,有的仅把装订当作装帧,甚至只有封面设计也当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