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隐喻认知模式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隐喻在一词多义现象中比较常见。研究表明:隐喻呈辐射状延伸,它属于不同域之间的词义延伸,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联想思维结构,是一种认知现象。  相似文献   
2.
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美国作家薇拉.凯瑟《啊!拓荒者》中的女主人亚历山德拉的性幻觉的三个阶段,记录了其女性身份从否定到苏醒到认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依据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分析任务型教学方法中任务定义、设计和实施方案.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探讨此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蒂凡尼店进早餐》中,杜鲁门·卡波特创造性地使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关注作品的主题。在这部小说中,作家设计了很多象征符号来创建自然主义的场景。作品的自然主义内涵产生于作家与众不同的象征主义手法。回顾关于象征主义的批评并深入地分析文本中不同的象征物,阐明其由象征而产生的自然主义内涵,可以揭示卡波特这部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运用庄子"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分析《贵妇人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人生选择。庄子的"无情"观、"无用之用"观和寓言"庖丁解牛"具体体现了"缘督以为经"思想。本文首先用庄子的"无情"观分析了伊莎贝尔片面追求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对其人生的负面作用;然后用庄子"无用之用"观分析了财产和激情对伊莎贝尔的"无用"价值;最后用寓言"庖丁解牛"分析了她回归无爱婚姻的原因在于扭曲个性以回避现实的矛盾,以寄托母爱的方式实现其自然人生。  相似文献   
6.
礼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则,语言活动也要受到这条准则的约束.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言语交际中礼貌原则必然体现各自的文化依附性,礼貌原则中的各项准则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价值取向和异域文化常识两个方面来探讨跨文化交际语境与礼貌现象的理解,旨在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爱之药》中玛丽的亲身经历,从女性宗教身份构建、女性主体身份的苏醒和女性主体身份的构建来揭示印第安女性如何在本土文化和传统迷失的背景下成功的构建女性主体身份,实现自我身份定位和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