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城市雕塑是毋容置疑的公共艺术,但不同于陈设在展馆里的公共艺术,它占有城市一定空间,被人们不自觉欣赏,因此建设城市雕塑要首先考虑其公共性,然后考虑其艺术性.城市雕塑应该在统一城市规划中体现“展示城市特色、反映城市精神和增加城市空间、构建休憩体系”的功能,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做出特有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审视徽州古村落,发现徽州古村落的建村选址、水系统、规划布局、色彩、建筑平立面等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深入研究徽州古村落形态与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崇尚自然哲学思想的关系对进一步做好古村落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我国城市雕塑现状入手,研究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讨城市雕塑的发展对策,以合肥女人街入口主题雕塑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亳州花戏楼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徽派建筑,其建筑结构和造型反映了亳州发展的历史文化。它在绘画、建筑、雕塑等方面具有珍贵的价值。随着亳州经济的发展,花戏楼成为亳州文化的代表,但又因为亳州经济发展的局限性,花戏楼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亳州花戏楼的建筑形式美研究首先阐述花戏楼的历史概况;其次论述花戏楼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最后对亳州花戏楼的艺术形式美进行探究。对今后亳州花戏楼的建筑形式美研究提出更好的借鉴,让更多的人目睹它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徽州传统民居单体和群体形态的调研,结合其建筑形态、文化内涵及其建造技术对徽州地区人居环境的地域性、文化性、历史性和民族性进行研究.从而对徽州民居的更新与整合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集中梳理人体彩绘文化传统的继承及与现代审美主义对比,从总体上研究人体彩绘对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成就及人体彩绘的发展。在具体的研究中,文章立足于新的高度,以世界性、整体性的眼光来考察人体彩绘对传统与现代的贯通,以及作为传统的艺术对现代艺术研究的借鉴意义。文章依托历史文化背景,以人体彩绘的发展起源、艺术创作方法、艺术表现形式、审美特性四个方面为经线,分别对它们所体现的传统与现代性进行分析。同时以传统人体彩绘和中西方人体彩绘发展特点为纬线,在纬线上以传统人体彩绘为中心,将前卫、抽象的形体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形式表达连接起来,分析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特点,以及他们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经纬交织,完整地表述出人体彩绘的传统与现代性的贯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