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秋涛 《江苏教育》2006,(1A):30-30
一次.我听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的英语公开课。她自始至终地用流畅纯正的英语口语进行教学,其实就凭这一点就让我暗暗佩服。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安排的:教师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然后进行猜谜、表演、知识竞答等。每一环节结束,都要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教师在黑板上给这一组画上一个大苹果作为奖励。这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确实能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充满童趣的多媒体课件亦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眼球。  相似文献   
2.
[背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七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的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应用题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把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列表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在教学该例题之前,学生已经能解决本课涉及的两类实际问题——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仍纠缠于教给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无疑是偏离教学目标的。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认为这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应该定位于3个方面: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列表(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价值);二、掌握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三、会分析表格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表格如何呈现”是个非常难处理的环节,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选取了3个不同的呈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几乎看不到学生独立思考时紧锁的双眉,几乎听不到学生为捍卫自己想法时的激烈争辩?我想原因之一是教师的主观判断意识太强、主观表现欲望太高,喜欢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是全课的精华。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顺畅地完成意义建构,这是最令老师煞费苦心的问题,也是最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所在。教科书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景,寓数学重点、难点于问题情景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曹秋涛 《江苏教育》2006,(3B):31-32
[背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七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的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应用题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把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列表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在教学该例题之前,学生已经能解决本课涉及的两类实际问题——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仍纠缠于教给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无疑是偏离教学目标的。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认为这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应该定位于3个方面: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列表(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价值);二、掌握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三、会分析表格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表格如何呈现”是个非常难处理的环节.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下面。笔选取了3个不同的呈现表格的教学案例。来谈谈对这一环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数学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比较认同叶澜教授的观点: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数学专家的好课标准往往是宏观而抽象的,如斯苗儿提出的数学好课的四个特征:能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能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相似文献   
7.
8.
有效教学离不开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应该具有明确指向教学目标、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特征。提问应明确指向教学的目标任务,分析知识水平层次的类型,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度开放,体现思维容量。课堂提问还要将问题融于现实的情境,表述简明易懂。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听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的英语公开课。她自始至终地用流畅纯正的英语口语进行教学,其实就凭这一点就让我暗暗佩服。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安排的:教师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然后进行猜谜、表演、知识竞答等。每一环节结束,都要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教师在黑板上给这一组画上一个大苹果作为奖励。这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确实能调动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实质上就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在数学“生活化”的命题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常常见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了教学内容和素材的“生活化”,却少了“数学味”;另一种情况是有了“数学味”,却少了生活的真实性。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