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王国维“感情深邃”说的美学意蕴,包括感情的真实独特、纯挚深厚、忧生忧世的情怀、悲剧色彩以及人类的普遍情感和理性深度.他以融合中西学术的宏通眼光,从学理上深化和发展了“缘情”诗学的传统理论.“感情深邃”说的提出,体现了作者对作家、作品评价的重要标准和审美取向,和其悲剧性格、所受哲学思想影响及其早期诗词创作所表现出来的悲悯情怀都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王国维“感情深邃”的历史意义,对于警惕“魅惑”的影响,以深邃的感情参与当代高情感的建设,创造“情深而文明”的作品,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接受美学的影响和主体性理论的提出,研究鉴赏主体的文章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提出要建立一门鉴赏学,这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认为批判继承古今中外的鉴赏理论,对于当今建设具有中国现代特色的文学鉴赏学,是不无裨益的。本着这样的想法,笔者不揣浅陋,谈谈学习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教导主任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指导或教学活动的行政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是校长领导和管理教学、教育的主要助手.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教导主任负有重要责任.目前我国有中小学40多万所,因此,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骨干力量的教导主任,是一个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4.
主要运用作家和文本比照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述了冯延巳词对屈宋辞赋和韩倔诗歌的受容情况。从屈原哀怨执着的悲剧精神、美人香草的诗学构建,从宋玉“悲秋”、“云雨”的迷离意蕴,从韩僵迷惘凄寒的情韵、特定的诗意和惯用的意象等方面,对冯词的历史受容性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5.
晏殊词生命美学的精神向度,大多表现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沉重叹息;对人生孤独与尘世聚散无常的深沉感慨;更表现为享受当下富贵娴雅生活情趣的价值追求和对人类生命无往不复的圆融观照。这美学四维,体现了晏殊对生命现象由感性体验到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不断体悟和升华的智慧精神。与同代词人张先、柳永相比,晏殊词更善于从主体生命精神的纵深之处掘进,在生命的感性欲望中积淀着更多的理性操持和诗性智慧,对生命本质的体察把握更为深刻,这就是晏殊词生命美学精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韦庄词对温庭筠词的沿袭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比较方法, 重点论述韦庄词对温庭筠词的沿袭和创新情况。其沿袭主要体现在个别词的整体或部分借鉴上; 而其创新则主要表现在抒发个人情怀的内容和抒情性强这两点上。通过以上论述给韦庄词以更准确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7.
晏殊属思深意远的"心境型"作家,故其词无论咏物、感怀或闺思,无不体现深沉澄明的"思致"。其思致形态又可分为"无心"、"有意"两类。"无心"者在直觉中隐含思致,它或描摹以烘染意蕴;或写意以潜伏哲思,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有意"者在直觉中显露思致,它或兴寄而言情志,或点染衬托以表意旨,虽可实指却意在象外,迷离蕴藉。"无心"、"有意"两种形态虽各有别,但在深层心理上都是作者理性观照的产物,是晏殊对人情世态、历史人生洞悟穿透的诗性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8.
主要运用作家和文本比照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述了冯延巳词对屈宋辞赋和韩诗歌的受容情况。从屈原哀怨执着的悲剧精神、美人香草的诗学构建,从宋玉“悲秋”、“云雨”的迷离意蕴,从韩迷惘凄寒的情韵、特定的诗意和惯用的意象等方面,对冯词的历史受容性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9.
苏轼咏物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具有结构表层互文性与深层隐喻性的奇妙作品。在表层结构中,杨花的漂泊无着、化为流尘与思妇的梦寻落空、悲慨落泪相互交融;而在深层结构里,杨花、思妇的不幸遭遇又共同隐喻苏轼前半生仕途辗转漂泊,甚至贬谪九死一生的刻骨铭心伤痛。杨花、思妇、创作主体鼎足而三,表里互融,同场共振,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水龙吟》的诞生,是苏轼仕宦漂泊、贬谪生涯的深刻遇合与天才创构,可遇而不可求。从某种意义上,章词也是苏词的互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