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井冈山精神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它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之源泉,同样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需要的宝贵资源。对于其所包含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核心的奉献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我们应该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激励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的形成发展,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对外开放的需要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一过程的。从中国经济特区的经济、政治及思想化诸方面来分析,可以确定地说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力图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现代化战略。从“两步走”、“大跃进”到“四个现代化”,再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部署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演进,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渊源,全面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最突出的一点--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质内涵,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提出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个短时期内.我们党的提法都是重申毛泽东时期的战略构想,即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多里,由于赶超心理及急于求成的主导思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个“洋跃进”,带来了很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及解决,促使了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的转变,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及对“小康社会”目标的设定,进而对“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