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谈“学习型”实验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令琴 《职教论坛》2004,(3X):55-5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如非电专业“电子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随时代要求而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它的学时却不断精简和压缩。面对这些新形势下的教学矛盾.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实验课”的教改主题.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实践结果表明行之有效,特将这一教改思路与实践的心得体会在此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大学与城市/区域的互动与共生发展由来已久。相较于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叙事中的高等教育枢纽,我国在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方面的实践始终伴随着宏观战略、地方政策以及现实需求间的耦合与张力。就长三角等区域/城市群而言,其庞大的地理空间尺度和域内各城市间发展模式的差异性,致使在形成高等教育枢纽的过程中呈现出“双层嵌套”样态,即若干各具特点的城市级枢纽共同构成区域/城市群级枢纽。有鉴于此,或有必要在关注长三角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态势的同时,对其内部市域高等教育枢纽的建设模式加以分析,从而加深对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形态的认知,继而生发出对既有国际化理论之于本土实践适切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改革高职工程制图课程体系的思路和具体做法,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高职工程制图课程的实训环节.  相似文献   
4.
加快实验教改步伐体现高职办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令琴 《职教论坛》2002,(15):32-33
传统的实验课总是根据已知的规律性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按照实验讲义上的步骤一步步地去做,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很难达到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验教学的目的。为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为保障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教学、科学实验任务,体现高职办学特色,我们必须加快实验课教改的步伐,加大实验课技能训练力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实验技术。一、扩大实验内涵,建立学科吸引力根据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实验课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素质人才,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也…  相似文献   
5.
谈"学习型"实验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如非电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随时代要求而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它的学时却不断精简和压缩.面对这些新形势下的教学矛盾,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实验课"的教改主题,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实践结果表明行之有效,特将这一教改思路与实践的心得体会在此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7.
浅谈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如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发展高职的先进经验,一手抓教材建设,一手抓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电路实验单独设课看高职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境外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入、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知识经济的快速兴起,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  相似文献   
9.
高职立体化教材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高职教材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高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塑教材观及构建高职立体化教材体系,这对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职课程考试模式可行性转变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式为例,对传统的高职课程考试模式进行了可行性转变的探索,主张把考场搬进实验室,让学生分组现场操作,并进行现场理论问题答辩.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高职考试模式,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关注程度,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其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