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通过从诗教的内容,"思无邪"、诗教的手段,"兴观群怨"、诗教的目的, "温柔敦厚"等方面可以对孔子的诗教观作系统而又深层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太平广记》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生成当源于农耕生产的人牲祭祀文化,是焚巫(暴巫)和沉人的祭祀仪式世俗化发展的结果.由于阴阳配对的巫术思维,人们认为人牲祭祀是给神送去婚配对象,以此娱神祈神,保证农耕生产风调雨顺.后来这种娱神观念逐渐脱离宗教祭祀的原始内涵而演变为世俗化的人神遇合故事.  相似文献   
3.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1400余首诗中有近200首诗中直接出现了“哭”、“泪”等词语。在这些“哭”诗之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百姓的关切,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对故土家园的难舍,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正是由于这种深沉而又刚劲的内容,使得杜甫的“哭”诗并不显得贫弱萎琐,反而有一种沉都阔大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留侯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个名篇。唐代不少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受了这篇传记中的内容:或赞慕张良运筹帷幄的谋略;或感叹张良巧遇伯乐黄石老人又逢知音刘邦从而能施展才华的幸运;或欣赏张良晚年辟谷仙隐的隐逸;或贬褒商山四皓。产生这些接受现象的原因,既与本文所描写的内容有关,又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自身的身世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5.
《太平广记》人鬼遇合故事按其主题可分为婚配型和偶合型两种亚类型,每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次生类型。这些故事蕴含了冥婚习俗、世俗情爱和阴阳哲学等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6.
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通过从诗教的内容,“思无邪”、诗教的手段.“兴观群怨”、诗教的目的,“温柔敦厚”等方面可以对孔子的诗教观作系统而又深层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学传播研究自20世纪80qO年代兴起以来,到本世纪已呈繁荣之势,包括国内传播和域外传播两个研究维度。国内传播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学分体研究,以唐诗、宋词、元剧和明清小说的传播研究为重点。域外传播研究又分域外整体和域外国别传播研究两类,前者侧重于从世界范围考察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研究,后者侧重于从国别范围考察域外传播情况。古代文学传播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也存在研究对象较狭窄、研究内容较单薄、理论探讨较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学世家研究是伴随着家族文化研究的繁荣而兴起的,它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90年代的初步发展到本世纪已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向。其研究范式有以文学为本和以文化为本两种,以世家个案研究为主,同时涉及到断代、区域和专题等方面研究。古代文学世家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呈繁荣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少时空贯通、理论深入和观念开放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文学世家研究。  相似文献   
9.
《太平广记》符命小说基本上是唐五代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探讨唐五代天命观念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命数天定的导向,符命小说不仅有特定的文学主题,折射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所在,而且有相对固定的书写程式,展示出独特的叙事特征。符命小说宣扬命数天定观念,属于民间世俗文化的小传统,虽然与儒家文化大传统有一定差异,甚至悖离,却是精英文化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存在。  相似文献   
10.
《太平广记》异僧小说整体上代表了晋唐时期僧传文学的叙事成就,有着宗教性、史传性和审美性三位一体的叙事特征。其神异叙事善于融通佛教哲思和启悟佛性体认;史传叙事注重烘托神异观念和突出宗教真实;审美叙事重视刻画僧人形象和描绘宗教神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