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纵观历史,身份危机的出现导致各非裔美国作家致力于探寻非裔美国人真正出路。华特·莫斯里则以其自身特殊的散居经历为依据,反对因本族群固步自封而忽视其他族群的文化精髓的做法,强调各族裔之间的融合才是解决之道。华特·莫斯里在其作品《黑人贝蒂》中对人物价值观的塑造阐释了其所体现的散居的族裔群体之间文化融合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创作的“美国梦”主题贯穿于他们自身的寻梦历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神话的一大特点是它的片碎性和不成体系性。加拿大著名文学和文化批评家诺思若普·弗莱的神话理论为我们探求造成中国神话这一特点的原因提供了一个参照体系。根据弗莱的理论,神话产生于意识形态,在一个社会中关怀神话和自由神话应该同时存在,并应形成一种平衡与和谐的关系。而自汉代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就成为一统中国的关怀神话,但它对自由神话的压制使得中国神话失去了进一步发展及系统成文的契机。弗莱的神话理论对中国神话片碎性原因的阐释能促使我们进行更深入的人文思考。  相似文献   
4.
论托尼·莫里森对黑人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里森在继承美国黑人文学的传统主题及叙述手法的同时,还大胆创新,以民间故事、神话等为隐喻模式构成作品的基本框架,并以后现代的某些叙事手法,反映出黑人文学由传统现实主义向新现实主义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人的异化与拯救──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分析,揭示了其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的异化、精神领悟和赎罪与拯救的主题,分析了其作品中人物刻画方面的众多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