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文集中探讨民国时代知识分子转化的空间分布和文化疏离,研究近代教育改革对社会的影响,认为它增加了中国社会的长远瓦解。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教育界人士因教育经费陷入极度支绌困境,愤而呼吁教育经费独立,教育独立运动蔚然兴起。《教育杂志》等刊物对教育独立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触及了时代认知的焦点。从后来国民政府时期实行大学院大学区等重要制度的酝酿和实施来看,时人对教育独立问题的认知显然已被付诸实践。当年的认知似乎凸显出教育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不谐情态,更意味着读书人与权势政客在社会良知上的对峙难容。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经学朝着实证化方向演变。伴随实证学风的深入发展,学界的批判的批判锋芒所向,不仅直接指向宋明理学的理论框架,而且还指向与之相应的经典文献系统。与此同时,以四书五经为历史文献载体的研究全面展开。清初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纷纷展开对四书的考辨。作为对崭新学风的一种开启,各种综合考辨充分展现出清初学术上的磅礴之势。本文试以清初学者对四书中经义和典籍的考辨为例,从一个侧面展示实证学术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正心诚意”是杨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理学家,杨时对“正心诚意”做了理学化的注解。在当时异常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他提出“正心诚意”和“格君心之非”,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他提出要以正学术为先务,矛头更是直指王安石新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