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学语言与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优秀的教师应借助生动优美的语言 ,让课程的讲授犹如一支美妙的奏鸣曲 ,让学生既可以接受知识的熏陶、深刻的哲理启迪 ,还可获得艺术享受、诗意般的美感。一、教学语言应具有音乐美。也就是说 ,教学语言要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节奏是语言的脉搏 ,文章的节奏是作者写作时身心节奏的自然外观 ,并形成文势 ,传达作者言语表达时的情感状态。分析文章 ,要“披文入情”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和教师的内在情感一同产生效果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 ,享受美。教学语言具备节奏感 ,则易于在身心上同学生共…  相似文献   
2.
文学鉴赏是一种艺术的认识活动,是一个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文学鉴赏只有始终纳入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才能达到高效率、高层次的鉴赏境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对中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为什么文学鉴赏需要创造性思维呢?这是由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文学作品具有显著的社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是学校的重要使命,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从一点出发向思维空间发出的一束射线,它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独特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一、突破常规,推陈出新突破定势思维的禁锢,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案,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不墨守陈规。纵观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由甲骨文、篆…  相似文献   
4.
语课堂教学中应充满情感,让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美感上的满足,并用自己饱满的精神,激发学生听好这堂课、学好这门课。  相似文献   
5.
从层递的形式来看,它可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一、递升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浅到深,按顺序排列的。这种依次层层上升的层递,叫做递升。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相似文献   
6.
朱友祥 《教育艺术》2001,(12):25-27
语文课程以语言文字为审美媒介 ,向学生展现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丰富生活 ,描绘艺术天地多姿多彩的画面 ,讴歌真善美 ,鞭笞假恶丑。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美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培养学生感觉美、理解美的能力 ,增强美的情操。一、触动学生心灵感触美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精神世界是否健康、丰富 ,关系到其人生价值取向及人格的健全。我们若仅仅从知识传授的目的去授课而忽视美的感受 ,往往会妨碍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内容和进行思想教育。文学课中的思想教育和美的感受总是揉合在一起的。学生的思想品质往往是在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