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体育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们掌握英语语言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文章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包括任务的定义以及任务型教学的优缺点,分析了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家长及学生前来报名的高潮过后,校园里一片狼藉,纸屑及各种包装袋漫天飞舞。昨天高温下,全校教师挥汗如雨打扫得焕然一新的校园  相似文献   
3.
论激发艺术院校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培 《继续教育研究》2009,(11):166-168
外语学习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细致的过程。通过对艺术院校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出导致艺术生外语学习动机相对不足的原因,进而采取各种手段与策略,努力激发艺术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优化外语课堂的学习气氛,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培 《海外英语》2012,(19):271-273
模糊语言学是语言理论学科系列中正在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模糊理论的诞生在语言教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为世人所瞩目,并蓬勃发展起来。模糊语言学可以说是一门主要研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的学科,同精确语言一样模糊语言也是一种有用的表意手段,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教学方面,模糊理论更存在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探讨英语教学同模糊语言学及其模糊理论的关系,提倡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英语教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模糊现象,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去认识和理解模糊语言的深层含义,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青岛市教育局向社会公布,率先在全国出台《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若干规定》。规定指出,全市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的相应处分,明确了对学校监而不管的处罚。(《中国教师报》)青岛市教育局率先出台"最严"规定严禁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是教育领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举措,对各地教育治理也具有启发意义。不过,彻底根治"有偿家教",除了用刚性的制度"堵"外,还要  相似文献   
6.
开展教师评价,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然而,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评价现状很难令人满意。因而,作为一个基层学校管理者,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探讨有关教师评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又到教师绩效考核季。因为其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所以教师对其特别敏感。而教育工作和教师劳动的长周期性、复杂性、特殊性,使得考核标尺难寻、操作难度大,考验着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智慧。在笔者看来,教师绩效考核应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时下,部分中小学校长整日陶醉于“学校行政权威”的良好感觉之中,将校长职务当做一种特权来享受,一心扑在开会、接待、出差、学习、日常管理等工作上,丢下了粉笔,远离了课堂,成了“事务型、打杂型”校长。由于脱离了教学,掌握不了教学的真实情况,这些校长对学校管理尤其是教学管理往往“瞎指挥”、“乱弹琴”,这不仅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容易引发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朱培干 《湖南教育》2010,(10):40-40
一、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仍不容乐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倾向。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功利化"。据调查,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针对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主观原因:一是“期望的失落”。有的教师对工作条件、经济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这些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二是“自我强度”较弱。部分教师缺乏身心健康意识,不注意对身心的调节,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较弱,容易产生对职业的厌倦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