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朱庆祥 《考试周刊》2013,(30):133-133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如何通过提问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况下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是历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某些句型相同,但功能不同,其原因只能是名词的语义特征不同造成的,从而界定"说明"和"指别":"指别"是以[ 实体]的实证方式回答问题;"说明"是以[-实体]的相关特征方式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4.
句式转换是推导“V双”的前提。“绝对对称”结构“NP1 VP NP2(NP1=NP2)”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它无法按照《语法讲话》的句式转换要求生成另外一种句式,它只存在一种句式。句式转换这个前提不成立,那么就不能用“NP1 VP NP2(NP1=NP2)”这个句式来推导“V双”,利用该句式推导出来的“V双”也不科学。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高等工程教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对加速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是,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很多方面仍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专业划分和设置是关系到高等工程教育全局的基础工作,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人才的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学校的科研方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概述了当前双面句式研究的状况:一,双面向式的界定;二,双面句式提出的缘由;三,双面句式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7.
句式转换是推导“V_双”的前提。“绝对对称”结构“NP1+VP+NP2(NP1=NP2)”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它无法按照《语法双讲话》的句式转换要求生成另外一种句式,它只存在一种句式。句式转换这个前提不成立,那么就不能用“NP1+VP+NP2(NP1=NP2)”这个句式来推导“V_双”,利用该句式推导出来的“V”也不科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双面句式"的来源,并作出相应的界定,同时指出双面句式中所谓的"意思基本相同"指的是"客观真值"意义,而不是指其它类型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