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风水作为一种文化创造的产物,植根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我们理解乡民的信仰、思维世界、宇宙观以及中国乡土社会之普遍生存模式的视角之一。因风水引发的各类民俗事象及其自动形成的民间协调机制,也是构成地域社会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希望通过探讨三僚曾氏在清代的两次坟墓纠纷,分析赣南客家人的风水观念以及风水观与地域社会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道光《平和县志》是一部手抄初稿本,其志较系统地记载了平和县从明正德至清道光年问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情况,是难得的乡土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本庙缘田碑记》为线索,结合族谱、县志等资料,分析明代九峰曾氏家族在建县后的发展情况,认为曾氏家族利用平寇、设县的有利时机,使自身从地方豪族变成士绅望族,同时,在与国家的“合谋”中,使地方社会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4.
道光《平和县志》是一部手抄初稿本,其志较系统地记载了平和县从明正德至清道光年间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情况,是难得的乡土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分析明清以来平和九峰地方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认为以平和城隍庙和黄田都城隍殿为中心的两个祭祀圈的出现,是明清以来九峰地域社会权力格局变化在文化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6.
在闽南客家族谱中,存在宁化石壁和追随陈元光入闽两种祖源叙述模式,两种祖源叙述模式都代表了对中原正统的心理诉求,同时也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族群认同取向。这两种不同的族群认同取向正好反映了闽南特殊的族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