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写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过程。从材料的搜集到主题的提炼、语言的选用都离不开缜密的思考。作文的过程,就是“搜集材料——思维加工——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过程。学生必须通过思维活动对材料进行鉴别、筛选,概括出要表达的中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列提纲,最好是材料作文提纲。给出一则材料,先让学生概括立意。一、通过多角度立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1993年南通市中考作文给了三则材料。法国居里夫人,临终前仍在考虑一本尚未出版的书,她断断续续地说:各章的分段,应该都一样……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弥留之际,谁的话都不愿回…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最近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片断。那天,我上的是一节教研课,选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爱国情思"单元中的《枣核》一文,设计为一课时,大体分成四个板块进行。一、整体感知文本;二、研读文本;三、探究文本;四、拓展延伸。以下是第三板块的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3.
朱春美 《教师》2011,(23):54-55
为了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课程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历史与社会》课本中增加了很多插图。由于初中学生的地理基础不是很牢固,增加插图能够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目前对初中地理课本中插图的使用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故而相关的研究并不多。笔者希望对《历史与社会》中的插图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