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朱汉国 《历史教学》2003,(10):12-15
  相似文献   
2.
西医学的传播有许多种途径,而兴办医学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近代中国由于西学的倡导,西医教育在中国起步并发展起来,改变了传统医学师徒传承的传播方式,对中国医学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医学教育方式转变过程的角度,探析中国西医教育体系在近代中国的确立和发展,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从历史教学的目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等几个方面对修订后的大纲作了介绍,使其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2004年2月9日至12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组织下,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修订。现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有关问题做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视角来看,民国乡村教育面临近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重观念与文化的冲突,具体包括中西文化之间、国家意志与草根社会的教育目标之间、城市文化与乡土社会之间、近代文化与农民观念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是制约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是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根据他2013年8月在韩国成均馆大学主办的“中韩历史教育的现状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改写而成。朱汉国教授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主编,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观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文就表达了他的一些见解,值得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8.
朱汉国教授:今天我们讨论民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层间流动问题。何谓阶层?社会学中的阶层概念与政治学中的阶级概念,具有相近的含义。它指由于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占有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与此相应,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变化,也会从一个侧面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1912至1949年的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遽转型的一个时段。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层间的流动。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层间流动,突出地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教学的目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等几个方面对修订后的大纲作了介绍,使其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研制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已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成果。《高中历史课标》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构建了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